园区数字化转型,我们正在积极实践
助力园区产业发展,是我们不竭的动力
张江高科
面向2万家企业、30万白领的产城社区服务模型构建
业务挑战与需求特征

张江高科作为国内自主创新的主要承载地,科技企业多、高端人才多、服务资源多,但在政策、人才、资金、环境、资源等方面统筹协调与管理问题上,都还不够完善。此外,根据张江高科当前的发展情况,园区在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方面、搭建网络化的平台结构来帮助创新主体协同合作等方面都还在不断推进及完善,需要通过更加有效的方式,搭建全域统筹的服务平台,帮助培育园区的创新环境,激发园区内各创新主体,从而不断提高张江高科的核心竞争力。

项目建设内容

1、实现2万家企业、30万白领的全方位、全天候服务运营

3、线上线下对接、台前台后融合的一体化平台架构实现

5、实现区域人才公寓资源的全面统筹

2、以人为颗粒度的服务重组——产城社区模型首发

4、集群式业务与总部OA相融合的精细化集中运营管控实现

6、为各人才公寓运营主体提供标准化内部管理系统,建立数据自动更新机制

项目实施及应用情况

张江高科信息化体系的构建历经多个阶段,从开始的跨部门协同,到精细化运营机制的建立,再到服务的全域覆盖,伴随着信息化的不断深化,其组织架构与运营思路也在潜移默化的进行着改变,逐步由资产驱动向服务驱动转化。在营商环境的构建层面,也由一开始的以“企业”为核心,升级为以“人”为核心,通过构建交友中心、生活中心、创新中心、金融中心以及政务中心为一体的张江O2O服务平台,进一步强调产城融合的重要性,全面集成人才、企业、园区、机构、政府的服务要素,实现国际级创新环境和服务环境的打造。

临港集团
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实现多元资产集约化、标准化、精细化管控
业务挑战与需求特征

临港集团是上海市国资委下属的唯一一家以产业园区投资、开发与经营和园区相关配套服务为主业的大型国有企业,是上海最大的园区开发企业,拥有“临港”、“漕河泾”、“新业坊”三大品牌,开发运营了包括临港产业区、漕河泾开发区、临港科技城、临港奉贤园区、临港产城等在内的50多家园区,占地面积达134平方公里,汇聚9000余家企业,44多万员工。

伴随数字时代的到来,数字中国、上海AI CITY等已成为国家和上海重要的发展战略之一,新一轮规划引领下的临港集团数字化转型以业管一体化、AI Park和大数据三大核心为抓手,是未来临港集团提升管理水平的重要战略举措。

为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要,临港集团以建设“数字临港”为目标,以提高管理效能,提升业务产能”为准绳,以业务规范化、流程标准化、管理透明化、招商精准化、运营高效化、服务体系化和决策科学化为方向的临港集团数字化转型总体蓝图已经绘就,率先启动建设建设“临港云”业管一体化平台。

项目建设内容

1、从资产规划、形成到退出,全程记录集团经营性资产状态

3、打造一站式全方位的招商管理系统,实现全场景、全流程招商引资

2、构建园区资产地图,支持动态分析园区资产经营状况

4、建立360°客户全生命周期数据管理体系,多维度数据分析实现精准施策

项目实施及应用情况

“临港云”业管一体化平台是集团发展战略引领、数字化转型规划指导、业务管控机制引导的关键首发建设项目,在信息化层面帮助临港集团向集约化、标准化、精细化管理模式转变,驱动各企业实现业务的互联互通,涉及投资、客户、资产、合同四大业务管理领域,基于已梳理的6大类约540项业务与数据标准,93项业务运行管理规范,分两阶段进行系统功能上线,分别在业务运营端和管理决策端进行创新实践。目前,“临港云”业管一体化平台已正式上线,在完成按照试点、完善、标准化、全覆盖的既定目标后,正从试点园区向上市板块、新片区及所有平台公司复制推广,从而加快推进“数字临港”建设,进一步实现临港集团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融合发展。

通过现代科技与园区运营的深度融合,提升临港集团数字化能力,实现集团与各平台公司多方主体之间全要素的互联互通,提升核心竞争力。催化园区流程、制度、模式的体系架构重塑,实现纵向标准,横向集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以最小的资源代价和治理成本,促进人、企业、空间、机构之间的和谐发展,并通过园区增值运营实现差异化竞争,不断提升品牌溢价的能力。

华润置地
AIOT打造超级前台、服务全面应用化,5A级办公体验
业务挑战与需求特征

华润置地华东大区隶属于全球500强企业华润集团旗下地产业务旗舰华润置地(HK1109),业务覆盖上海、浙江、江苏14个城市,华润置地华东大区一直秉承华润置地的“高品质战略”,以“品质给城市更多改变”为品牌理念,在设计上提出“精细设计准则”、在工程上提出“毫厘工程标准”、在销售和物业服务上提出“情感悉心服务”。随着科技时代的不断进步,华润置地华东大区也逐步意识到“互联网”将成为高端地产的标配,是提升科技体验和用户感知的重要载体,如何通过轻量化应用实现人、企、物、空间、资源的全面链接,并通过互联网运营的思路拉新、促活、留存,是新时代面临的新课题。

项目建设内容

1、服务应用化的APP集成平台Smart OE.

3、线下资源线上共享,线下服务线上自助

2、门禁、会议室、食堂等智能硬件和IBMS的全面联通

4、小程序快速接单机制,接入外部服务人员,形成服务闭环

项目实施及应用情况

Smart OE.的定位是华润置地华东大区官方唯一的服务平台,基于BiPark搭建,支持跨地域、跨基地部署,实现以软件定义硬件,将所有服务应用化,其灵活性和可扩展性非常高,可以支持在不同经营模式下的自定义服务构成,伴随着平台推广和服务资源的不断扩充,Smart OE.也将不断进化,其服务应用也会越来越丰富。Smart OE.侧重2C的服务,强调用户体验,通过平台消费运营场景提高客户粘性,公测仅两个月,注册用户数已达到10000+,每月新增用户数1700+,认证用户占比>96%,活跃用户占比>80%,其应用效果远超预期,真正实现了“互联网+园区/地产”。

华鑫科技园
构建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全面集成的产城融合平台
业务挑战与需求特征

华鑫置业(集团)有限公司致力于通过智慧产业社区的开发与运营进行城市更新的实践,提升区域功能和城市品质。华鑫科技园位于上海市徐汇区,建筑体量超过40万平,随着企业的不断集聚,员工人数越来越多,如何盘活服务资源,提升园区服务的触达率,构建跨部门联动的服务体系,实现可持续运营,成为了华鑫科技园最值得思考的问题。

项目建设内容

1、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园区O2O服务平台“一见倾鑫”

3、以区域氛围打造为目标的全生态服务统筹、组织与运营

5、多主体、多服务模式的可配置设定,实现自动结算

2、提供“企业端”、“个人端”、“商户端”三类应用

4、软硬件无缝链接,提供轻量化、移动化的便捷服务体验

项目实施及应用情况

“一见倾鑫”平台的构建,其难点在于服务主体的多元化,包括园区服务公司(平台运营方),园区物业公司,园区资产营销公司、引入的第三方服务供应商和线下商户等,其服务模式也多种多样,有一次性付费,也有后付费的形式,产品有实物类、也有服务类,服务对象有企业,也有个人,其结算体系也相当复杂。因此,构建一个集成式、可配置的底层框架就非常关键,BiPark平台正好满足了异构应用的接入和流程的可配置性。平台上线至今,已拥有近15000注册用户,每天打卡 “一见倾鑫”APP,已经成为入驻企业和员工的日常习惯,订会议室、交停车费、查班车、预约访客、订下午茶……平台将移动互联网的便利性极大地发挥,让华鑫置业,所创不止所建!

北大科技园
积分换服务,基于全线大数据的互动式服务运营模式
业务挑战与需求特征

北大科技园始创于1992年,是北京大学为响应国家“科教兴国”战略、“985工程”战略,促进北京大学科研成果产业化而建立的,是国家科技部、教育部首批认定的国家级大学科技园之一。北大科技园以“发展原创科技,建设精品园区”为宗旨,下设11家园区,致力于将高校的科技创新资源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了进一步强化北大元素和品牌影响力,建立北大特有的服务孵化体系,在更广的层面输出智力资源,服务更多的初创型科技企业,并实现跨地域、多基地的统一化管理,北大科技园亟需通过线上平台实现运营模式的转型。

项目建设内容

1、搭建具有北大特色的互动式创新服务资源共享平台,输出智力资源

3、“创启未来”、“北大创业孵化营”等品牌活动线上跨域宣传,赛况直播

5、基于十大业务主题,构建相互关联的数据仓库,实现科学决策

2、通过积分换服务,增强用户参与度,提升资源利用率,实现滚动式服务运营

4、通过软件平台固化统一的园区管理规范,实现所有分园标准化运营

项目实施及应用情况

北大科技园智慧园区项目是一个体系化工程,整个项目可归纳为四个阶段,即夯实基础业务阶段、创新孵化服务阶段、大数据分析阶段和品牌运营输出阶段,而如今已覆盖了北大科技园的11个分园基地。直到现在北大科技园智慧园区项目还在不断深化的过程中,这个创新过程会伴随运营战略的发展不断进化,不断为科技园的创新创业助力发展。

上海交大科技园
十三园品牌化运作,构建集团式集中运营管控体系
业务挑战与需求特征

上海交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作为国家科技部、教育部联合命名的首批国家大学科技园之一,构筑以科技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创新体系,是国家创新体系重要组成部分,是区域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的重要创新源泉之一,是一流大学实现社会功能和产学研结合的重要平台。上海交大科技园目前管理的孵化器、科技园达13家,多个成熟基地独立运营,地域分散,缺少一个融合、共享运营数据的平台,总园对各基地运营情况无法及时获取准确信息,需要解决基地数据掌握难、查询难、统计分析难的问题。

项目建设内容

1、实现一园多基地跨地域的集中管控,加强总园对分园的绩效考评

3、实现园区线下资源的线上化,为建立O2O服务平台奠定基础

2、实现企业数据的整合与挖掘,建立企业信用评估体系

4、实现创新项目的在线对接、线上路演

项目实施及应用情况

上海交大科技园的信息化平台启动较早,自2013年开始建设,首先在一家园区试点,除了孵化运营管控平台和园区基础服务平台,还融入了企业门户、活动报名、火炬统计上报、区政府季度上报、企业信用评估等个性化业务功能。在园区信息化平台稳健实施的基础上,逐步向分园区进行推广应用,实现平台集团化管理,并进一步实现了分园区在线绩效考评管理。

中文发集团
一个平台、多个应用,打造“统一管控+增值运营”智慧管理服务平台
业务挑战与需求特征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是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直属中国国新控股有限责任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作为国务院国资委面向文化产业进行投资运营的专业化平台,中文发集团目前旗下拥有1家上市公司,33家全资及控股企业,主要业务涵盖文化教育开发与服务运营、文化创意产业园开发与服务经营等。中文发集团在不同区域共拥有9家物业运营单位,成功打造了连锁品牌文创园区、独栋办公楼、建材城等不同形态的租赁业务,建筑面积达32万㎡,总可租赁面积近26万㎡,驻园企业近千家。

随着中文发集团迅速发展,资产规模不断扩大,权属公司数量不断增加,为适应央企深化改革发展需要,提升扁平化管理水平,提高管理效率,中文发集团审时度势,基于对数字化转型发展的趋势洞察,致力于打造“统一管控+增值运营”智慧管理服务平台,加强智慧化建设,以智慧化支撑扁平化管理,实现竞争力与经营能力提升、品牌价值增强的目标

项目建设内容

1、建设招商统筹管理平台,招商资源价值最大化,避免优质客户流失

3、打造企业统一服务平台,提升企业服务能级,实现安商稳商

5、整合园区各业务条线数据,为日常工作、管理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2、资产精细化管理平台建设,提高各空间载体运营效率

4、建立集团化多园区管理体系,提升集团一体化管理能力

项目实施及应用情况

结合中文发集团跨区域、多形态、多组织机构的业务特征,打造中文发集团智慧化空间运营及产业服务平台,助力集团实现管控一体化、资产运营精细化、企业服务便捷化,对园区楼宇、房源、客户、租赁动态、收入等进行整体把控,做到资金收入一张表、空间资源一张网。搭建便捷化增值服务平台,提供包括园企互动、公共资源预定、物业报修等各类便捷化服务应用,实现集团线下服务线上化,驱动多样化业务模式齐发展,帮助中文发集团实现由传统的单一物业服务运营向企业需求和服务体验相结合的双轮驱动服务导向型运营转变,衍生新的盈利增长点,进一步提升品牌价值及区域软实力。

安庆筑梦新区
对外线上化服务,对内标准化管控,增速提效
业务挑战与需求特征

筑梦新区占地面积384亩,分两期建设,一期建成区建筑面积31.03万㎡,目前设立科技孵化区、新业态示范区、总部经济区、金融服务创新区等4个功能区,并配备人才公寓、职工餐厅、健身中心、立体车库等生活配套服务。安庆筑梦新区以引进孵化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为主攻方向,致力打造创新创业新平台、产业引导新基地、经济发展新引擎,成为中西部地区创新发展示范区。随着园区影响力、吸引力不断增强,挑战也随之而来,园区初建没有信息化基础,导致园区信息碎片化现象突出,且标准化程度不高,各部门信息不能有效共享,随着企业数量越来越多,园区工作量日益递增,现有的人力物力无法满足线下服务运营的需要,因此有必要建立一套规范统一的信息化平台,线下服务线上化,打破各部门信息孤岛,实现“用必留痕”。

项目建设内容

1、实现招商项目从首次接触、客户谈判到引进落地全过程管理

3、打造独具特色的政策兑现服务平台,实现“一窗口、一平台”统一办理

5、建立标准化的在线运营管理机制,实现对新区核心业务方面的运营管理

2、线下资源线上化,完善园区O2O服务能力,打通园企互动双向通道

4、通过企业数据的整合与挖掘,建立客户全生命周期数据管理体系

项目实施及应用情况

安庆市筑梦新区信息化平台帮助新区解决了信息化基础从无到有的问题,同时兼具新区特色、方便实用于一体,满足了新区近一阶段以及未来两至三年内的发展需求,面向入驻企业、新区管委会、第三方服务机构,分别构建了招商项目管理、园企互动服务、新区政策兑现服务、企业数据直报、园区运营管理等数个系统,统筹管理300余招商项目,整合线下10余项服务资源,实现了园区数十栋楼宇2000多套房源近31万m²的精细化资产运营,全面贴合不同部门、管理层的工作需求,提高了新区管委会管理效率,提升了园区服务效能。

杨浦科创
互联网+“杨浦模式”,360°客户画像助力精准服务
业务挑战与需求特征

上海杨浦科技创业中心成立于1997年,目前已成为国内孵化众创的标杆引领者,开创了中国孵化器发展之“杨浦模式”。目前杨创旗下已设有10家科技园区、9家职能子公司,百万平米科技园区,数千余家企业资源,已形成较完整的集团化管理体系。对于杨浦科创来说,提升园区企业服务能级、实时掌握企业诉求、了解孵化企业成长轨迹、合理协调园区服务资源等是工作中的重点。园区管理层希望通过信息化系统固化各项企业服务流程、建立“联络员”与企业绑定的服务机制。

项目建设内容

1、孵化器精准化运营管理典范,实现企业全生命周期跟踪服务与管理

3、实现物业经租多种付费模式、多种优惠方式、多种房源配搭等复杂计费管理

2、建立企业走访标准表单,将需求描述格式化,实现企业诉求的深入分析

项目实施及应用情况

本项目自2012年上线以来,系统管理的孵化企业近4000家、企业科技成果(专利、软件著作权、商标等累计超过1800项)、帮助企业申报科技项目达400个等等。本系统的顺利上线使用,更加深化了杨浦科创对孵化业务精细化的管理和服务绩效管控机制,为“杨浦模式”卓越孵化器品牌的打造提供了切实的技术保障。

牡丹集团
“软件定义一切”,实现技术+平台+生态的战略转型
业务挑战与需求特征

牡丹集团自1990年成立以来,历经了三次重大转型升级。数字经济新时代,在国家高质量发展现代经济体系及创新的驱动下,牡丹集团再次进行战略调整,以“打造智慧园区,建设数字牡丹”为转型方向,逐步成为集工业互联网为基础的数字技术研发、科技产业孵化、园区综合运营于一体的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企业。探索通过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构建智慧型科技园区、打造智能制造服务平台。

项目建设内容

1、基于移动互联网开发轻量便捷的智慧园区集成服务应用,强化积分持续运营

3、建立多方共享、跨部门协作的精细化运营管控平台,实现价值数据全面沉淀

2、AIOT技术对接各类智能设备,实现一体化支付、智能化体验和全链路服务

4、搭建园区信息化总体框架和数据中台,实现服务统一入口、业务统一调度

项目实施及应用情况

在牡丹智慧园区项目实施过程中,牡丹园各部门积极配合,遵循牡丹集团战略调整的主要思路,通过线上平台的流程重组,借助技术手段,增强了园区的自运营能力,实现了服务与交易自动化,并构建智能制造平台,全方位实现牡丹集团与生态产业企业、人才的服务交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