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整合多方资源,助力打造智慧园区信息化产业生态链
如何制定科学的招商引资政策(下)
发布时间:2020.12.02

二、引创新平台,要有「千金买马骨」的魄力

大项目虽好,可企业就那么多,根本不够分。

所以,招商引资不仅要有大手笔,还得有投资未来的意识。

这里的创新平台,代指一些新兴产业的「创新源头」,如科研院所、瞪羚企业、国家级人才(团队)项目、重点研发平台、研发实验室等,这些平台天生自带吸引力,一些上/下游的企业不请自来,形成规模效应。在良好产业生态环境和资金链支持下,它们对区域经济的影响不亚于引进一个重大项目。

创新平台自带人才和技术,但在一个新兴行业,往往要通过海量的试错方能探索出成熟的商业模式和技术路线,这一过程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所以,一切针对创新平台的政策,都要围绕「金融」展开。

首先是经费资助,这条没什么好说的,引进平台肯定要给钱;

此外,一笔经费并不足以支撑整个项目的发展,企业还需要去融资,政府可配套相应政策如设立专项基金,为企业提供股权、债权、保险等服务;或者为企业提供贷款贴息,提供风险补偿等,降低企业投资的风险;

第三是在市场上给予「方便」,如政府项目在同等条件下,可优先面向这些企业采购;

第四是补贴一定比例的企业研发费用、咨询费用;

第五是对企业的高端人才,给予生活、购房、医疗、子女入学等方面补助;

对脚踏实地做科研的企业或平台,政府应在职权范围内给予最大的便利,但在给政策的同时,政府还必须警惕一种现象——「一鱼多吃」,一些专家教授会抓住政府急于求才的心态,把同一个项目拿到多地重复申请政策补贴。

所以,政府在制定相关政策时,应将前提条件设置到位,比如项目必须在当地实体化运作一年,常驻员工不能少于几人,产生税收多少,达到要求才能给予补助。

三、对中小企业,要控制显性成本

对中小企业而言,「成本」是第一生命线,项目培育奖励、科技创新奖励......看起来很美好,但实在太遥远了;至于产业基金、创投基金,中小企业拿到的概率也不大。所以,相比于不确定的财富,企业更看重的是眼前的成本。

所以,针对中小企业的政策要围绕「成本」展开。

1、中小企业为了节约成本,一般不会自己买地建厂,对此类企业,政府要在租赁场地上给予优惠,包括适当的房租减免、装修补贴(最好由政府统一装修,精装交付,租金可以相应提高)、水电补贴等;

2、中小企业在金融信贷上劣势明显,政府可出台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的融资担保扶持政策,采取降低担保费率、为企业申请保费补贴、与金融机构合作实行基准利率等方式,减轻企业负担;

3、高端人才缺失也是中小企业的一大痛点,政府可在发达城市筹建「飞地」,把企业的研发端搬到大城市(房租由政府补贴);对有研发成果并成功投产的企业,给予额外补助。

除此之外,优化营商环境,也是对企业的一种扶持。包括简化审批流程、减少办事程序,严格清理规范各类收费项目,尤其是一些不合法、不合规、不合理的收费,对各类企业能基本做到一视同仁,没有明显的差别对待。

四、纠正思想,运营商不是政府的敌人

近几年,政府园区寻求第三方市场化运营的情况越来越多。

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大家为了同一个目标奋斗,本身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但在实际执行中,往往演变成了政府和运营商双方的博弈。政府对运营商往往有着「超乎寻常」的幻想:我既然付了费,就必须每一分钱都要有回报,如果我把政策定得太好,对运营商是不是太好了?他们的工作不饱和,我这个钱不是就花得不值了?

所以,在这种第三方运营的园区,往往会出现一种现象:政府把运营商当成了敌人,给他们设置更苛刻的政策,以求让自己的钱花得物超所值;而运营商觉得政府在刁难自己、产生逆反心理,把所有招商的不顺统统归结到政策上,有些干脆自暴自弃,草草捱过合同期了事。

所以,政府也好、运营商也罢,首先要摆正心态。政府制定政策,是为了招商引资,而不是为了对付乙方;运营商也不能一味依赖政策招商,否则就失去了你存在的意义,如此才可能形成招商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