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整合多方资源,助力打造智慧园区信息化产业生态链
特色小镇完整运营思路和流程(下)
发布时间:2020.09.16

特色小镇的运营结构

       特色小镇的运营不管是政府主导还是企业主导,一定要基于市场化运作机制。我国目前缺少专业化的特色小镇运营机构,浙江的梦想小镇、云栖小镇等都是通过政府下派的管委会来统一管理。但是政府在这一过程中,实现了充分的放权,以“服务者”自居,充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不干涉市场行为。

1.特色小镇的三大运营原则

       (1)立足于降低营商成本

       小镇内部要为其市场主体与创业企业提供低成本空间,构建出一个降低营商成本的实体经济发展引擎。在降低劳动力、公共服务、消费、信息获取、管理等成本基础上实现要素的聚集。因此不能房地产化,房地产化之后会拉高多方面的成本。尤其是在房屋租金高涨形势下,对其他各种特色产业只会形成挤出效应,而不会实现聚集效果,特色产业也将难以实现发展。要深化投资便利化、商事仲裁、负面清单管理等改革创新,打造有利于创新创业的营商环境。

       (2)立足于营造创新开放的人文环境

       特色小镇应是多维度生态系统,要在不断地对外交流与推进拓展中,实现自我的升级更新。这一生态系统的主体——创业者和企业家可以通过企业沙龙等方式,不断地进行理念沟通、管理沟通、经营沟通,从而达到“产业社区”内的思想互通与业务畅通。特色小镇不仅要在硬环境上满足进驻企业及其职业人群的多元需求,而且要在软环境上营造创新创业、奋发奋进的良好氛围。因此要避免走“产业园区模式”的老路,产业园区从运作到管理大多都是封闭的,在这一点上就很难实现。此外,特色小镇内还可以通过“技术”与“艺术”、“生产”与“娱乐”跨界的方式,创造各种用户与产品的互动体验机会,激发各类创新的火花。

       (3)立足于长远可持续发展

       特色小镇的成功运营,应在生态、产业、社会、空间等方面进行可持续开发的探索。针对盲目审批、粗放生产、低效竞争、监管缺位等运营环节出现的种种弊端,必须同时依靠政府与市场“两只手”的作用。充分发挥政府“有形的手”的调控作用,加强对小镇内企业的市场监管和社会管理,开展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引导小镇建设、企业发展走上科学化、规范化、生态化的道路。积极发挥市场调节“无形的手”的作用,让特色小镇内、外企业开展良性的自由竞争。若想借助“政府之手”享有扶持政策和收益,同时不被“市场的手”无情推开,就要做好规划运营、招商和管理的各个环节工作,并要知悉四大关键问题:政府鼓励哪些产业,相关行业的政策落实有哪些;产业的市场前景如何,是否存在产能过剩风险;本地主导产业的发展条件与基础是什么,竞争对手是哪些;如何与当地政府或管委会达成合作关系。此外,在业态管控方面,融入“三生融合”理念,合理布局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以人为核心,区分各种工作性质与工作氛围,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树立小镇形象品牌。

2.特色小镇的三级运营结构

       从土地为重转变为产业为重。长期以来,土地一直是城市运营中的主要对象,也是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但这一模式为城市发展所带来的弊端逐渐凸显。随着国家对地产行业政策的收紧,越来越多的地产商都瞄准了向城市运营商、产业运营商转型。不仅要开发土地,还要开发配套服务设施、旅游项目、产业项目,要进行房产开发,最后进行产业整合和运营整合。因此,新形势下的特色小镇运营客体可以概括为:以产业为主导,以土地为基础,以各种产业项目、旅游项目和房产项目为重点的全方位体系。

       (1)政府

       在特色小镇的培育过程中,政府的职能定位应适度转型和调整观念,更好地处理管理与服务间的关系。其主要有两点:一是要制定好规则,根据市场规律,明确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二是要维护好规则,根据合约上的内容,通过法律的方式来运行。政府不是单单的土地供应,而是要在后期持续地为小镇投入各种资源。首先,地方政府根据当地形,通过政策疏解,下放权力,切实为企业做好服务,而不是仅仅提出硬性要求。其次,政府要为小镇作好宣传,为企业做好背书。再次,政府要有一定的宽容度,允许实践和探索。

       (2)管委会

       管委会这类机构的存在,主要是因为目前我们的行政机制和市场机制没有办法完全接轨。小镇管委会隶属于区县一级的政府,所以便能调配县层面的行政资源,提高其所管辖地区的行政服务效率。管委会并没有任何行政审批权限,其主要的职责有两点:一是落实政策,二是提供服务。

       (3)平台公司

       特色小镇要选择合适的企业担任平台公司的角色,若由一个企业来主导,则最好为某一行业内具有实力的龙头核心企业或终端品牌企业,一般要具备整条产业链的撬动能力。尤其要抓住产业价值链“微笑曲线”的两端高利润环节,即研发设计和品牌营销服务,进行重点配置和服务对接。此外,平台公司通过互联网形成各类服务平台(需求信息、融资服务、政府资源、专家服务、成果信息等),充分聚集和优化配置平台资源,能促进域内企业升级转型,能推动政府的高效治理,能帮助小镇对接外部资源,形成互补的业务关联。

特色产业运营是特色小镇运营的关键

       主要作用,第一,通过全天候的贴身管理服务,实现企业与政府各部门之间的有效对接,从而简化手续,提高效率。比如帮助企业进行注册登记、各项审批、营业执照年检、纳税申报等服务,并帮助企业向政府争取政策等;第二,根据企业以及产业发展的需求,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尤其是加大对生产性服务企业、研发企业、产业孵化平台等机构的吸引,构建产业生态体系,促进产业健康发展;第三,通过与各大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或自身建立VC类/PE类基金、投资公司等,直接参与企业的投资,或成立担保公司,对接外来资本,为企业融资提倛担保服务,从而全方面解决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第四,组织行业研讨会、产品展销会、产品设计大赛等活动,以龙头企业为带动,成立产业联盟,通过行业之间的充分交流,不断塑造自身的产业品牌;第五,优化办公环境,加强休闲、娱乐、餐饮、商务等配套设施的服务,为产业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氛围。

       旅游运营,一般由市场化的运营机构负责,与特色产业运营是两套体系。旅游运营主要包括小镇的旅游营销、品牌培育、景区管理、信息服务、安全管理、数据统计等。

       生活服务运营,主要包括两块:一是为小镇居民提供休闲、娱乐、商业、餐饮等一般性生活服务,并根据常住人口的特征,提供高端医疗、俱乐部等定制服务;另一方面是对接城镇体系,为产业落户人口及其配偶子女提供职工子女入学、户口迁移、租赁房屋等服务。

特色小镇的五大运营收益

       企业建设特色小镇最关键的就是如何实现盈利。

       特色小镇的盈利来源主要有两部分:地产增值和产业增值。地产增值是指依附在土地溢价基础上的一种盈利模式,通过建设生产仓储、办公研发、商业居住等房地产物业并以出租、出售方式供入驻企业与镇内人口使用,同时提供物业服务。产业增值是在开展运营服务和享受关联政策基础上实现的产业运营服务收益、配套经营收益、政府补贴、税收奖励和产业投资等五个方面。

       (1)产业运营服务收益

       小镇整合产业资源,引进各类中介服务机构,向入驻企业提供工商注册、融资信贷、法律咨询、人才外包、资质认证、技术中介、管理咨询、知识产权服务、网络通信服务等全套的产业服务,或通过自主建立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针对性的技术服务、市场营销服务、金融信贷服务、理咨询服务等,并适度收取服务佣金,作为平台服务还可以通过BPO(商务流程外包)等形式获取长期、稳定的收益。

       (2)配套经营收益

       围绕产业,配套餐饮娱乐、酒店住宿、教育医疗、咖啡书吧、会议商务、会展博览、互动体验等生产、生活服务项目,以招商或自持等方式,形成稳定的运营收益。

       (3)政府补贴

       特色小镇通常要建设若干公共服务平台及配套服务设施,以营造良好的园区环境和产业氛围。为了鼓励园区改善创业环境和提高服务能力,所在区域政府应适当拿出财政资金,按照“专项资金、专款专用”的原则,以项目补贴、贷款贴息等形式给予资金扶持。

       (4)奖补及补差

       企业通过与政府“一事一议”的谈判,确定各项优惠条件。这在发达地区都有很多创新探索,如企业享受税收增值部分的让度,政府分阶段分比例按照最终实施效果进行返还;或企业享受周边地价增值的分成。

       (5)产业投资

       如果小镇的产业基础非常突出,作为企业可以围绕其做股权投资。在小镇建立或控股专业性的产业投资机构,如天使、VC或PE等,以此开展项目投资,或者利用小镇内部孵化器对进驻的潜力型企业开展多形式的股权投资,实现企业成长并获取长期收益。

       各地特色小镇的开发运营各有侧重,收入来源比重各有不同,总之特色小镇正在由地产收益向综合收益发生着改变。在新形势下,多条运营线的展开,已经使特色小镇的收益除来自土地一级、二级开发外,还包括产业项目运营收益、二级房产的运营收益及城市服务的运营收益等。特色小镇的运营机构要不断寻找新的盈利方式,探索出更多新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