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整合多方资源,助力打造智慧园区信息化产业生态链
新时代开发区转型升级的发展趋势(下)
发布时间:2020.09.15

四、发展趋势:重点聚集五大体系突破,打造以人为本的产业社区

       国家高新区“三次创业”引领中国开发区的转型升级进程,未来国家级开发区发展将重点聚焦五大体系突破,打造以人为本的产业社区,实现产城融合和产城共生。

1.国家高新区“三次创业”引领中国开发区不断升级

       国家高新区建设成立30年间,从建设初“一次创业”发展阶段的十年,到“二次创业”发展阶段的十年,再到现在处于创新驱动和战略提升的“三次创业”阶段,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模式均呈现不同的态势。

       在“一次创业”时期,主要以无锡高新区、厦门火炬高新区等为代表,通过大力招商引资实现了快速壮大。在“二次创业”时期,苏州工业园区、东莞松山湖高新区等是营造创新环境,实现转型升级的有力践行者。从目前发展形态来看,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深圳高新区、杭州高新区等成为国家高新区“三次创业”的样本。

2.国家级开发区未来发展将重点聚焦五大体系突破

       五大体系包括产业体系、创新体系、创业体系、市场体系和治理体系。

       在产业体系上,把握跨界融合发展新趋势,抢抓新经济、新赛道,培育新产业、新业态;做强特色主导产业,强化主导产业补链强链,融入全球产业集群。在创新体系上,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营造更好的科技创新环境,培育新型研发模式;在智慧城市、智能制造等领域构建新场景,助推新兴产业发展。在创业体系上,推动创业高端化发展,集聚高端创业群体,加快发展科技型高水平创业;提升创业孵化服务水平,支持线上线下相结合,打造创业生态圈。在市场体系上,探索区域协同发展的新内容、新模式、新机制,促进创新要素的顺畅流动;加强全球资源链接,推进人才交往、创新合作和产业协同发展。在治理体系上,推动管理体制市场化改革,向产业服务的组织者、创新环境的营造者转变;改革传统审批模式,推进制度政策创新,不断完善营商环境。

3.打造以人为本的产业社区,实现产城融合和产城共生

       今天,开发区更加强调以人为本,在“产、城、人”之间形成可持续的发展模式,通过用地调整、生活功能导入、建设混合功能组团如特色小镇等措施,推进生产、生活和生态的融合发展。

       未来,随着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开发区将更强调人的因素,按照“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的理念,营造产业社区的环境和氛围,形成开放式的产业生态群落。这样才能让人真正体会到有价值的工作和有品质的生活。

五、规划实践:推动战略、产业、空间、土地、机制,全面升级

       这里主要探讨一下开发区总体的转型升级规划问题。应系统性设计开发区转型升级路径,谋划战略、产业、空间、土地和机制五位一体的开发区升级,以战略重塑适应、引领城市发展进程,以产业升级为核心着眼点,围绕战略重塑和产业升级推动空间形态优化、土地高效利用、运营服务创新。

1.战略重塑:未来开发区的新发展理念和新价值定位

       自1984年设立首批开发区以来,我国开发区从沿海到内地,类型不断拓展,数量逐步增多,成为推动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和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与之同时开发区的发展逻辑也在不断更新。

开发区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产物,承担着引进外资,发展先进技术的任务。进入新常态和新技术革命时代后,开发区的价值定位也随之发生改变。根据开发区发展的最新趋势,我们总结了未来开发区应扮演的五种角色,做产业升级推动者、做前沿科技转化者、做城市发展引领者、做人才创业支持者、做新兴资本管理者,不同开发区应结合新的发展格局和战略机遇,结合各自的能级、区位和上位要求等,重塑自己的发展定位。

2.产业升级:特色突破、激发创新,采取五大策略推动产业升级

       开发区产业升级的主要路径包括产业聚焦发展、新兴产业导入、产业创新发展、产业智能改造和业态模式升级。

       产业聚焦发展,深入剖析核心优势资源和条件,明确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形成自身产业发展特色,错位竞争,并制定相应产业准入门槛。新兴产业导入,瞄准新兴产业,无中生有培育新的产业增长点,以增量产业带动存量产业转型升级,优化产业结构,推动整体突破发展。产业创新发展,通过自主研发、技术并购等引进新技术,向高附加值产品技术转型升级;推动创业创新孵化,形成“产业互联网+产业人才+产业金融+产业联盟”模式。产业智能改造,推动“从制造到智造”,通过技术再造、两化融合,以智能制造技术推动传统制造业改造升级;推动“从制造到制造+服务”的制造业服务业融合。业态模式升级,通过产业价值链分解和融合,促进分包、众包、产业联盟等新业态发展;迎合新的消费需求,促进电子商务、文化创意等服务业态发展。

3.空间升级:功能完善、环境提升,采取四大措施推动空间优化

       将社区的概念引到开发区的规划建设上,以“产业社区”、“科技社区”、“创业社区”概念营造适宜创新创业的土壤,构建政产学研相结合的开发区创新网络,促进开发区内部企业、以及开发区与外部的广泛交流和联系,从而催生新的思路、新的技术和新的产业机会。在营造“产业社区”的总体理念下,空间优化的主要策略包括强心极化、空间优化、交通强化和环境美化。

4.土地增效:统筹管理、分类处理,采取灵活策略实现土地增效

       存量工业用地、厂房涉及政府、原产权企业、开发主体多方的利益,各地区的政策相差比较大,上海、深圳的开发区在这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有很多成熟的模式值得借鉴。

       在具体地块和项目的转型路径设计上,可以设计“灵活出让土地年限、用地混合与设施配建、土地变性灵活处理、用地房屋有条件转让”等土地政策措施,以及“产业负面清单、项目效率诊断、园区资产评估”等产业政策措施。根据产业及土地政策发展评估,确定开发区内部企业/用地的调整措施,包括回收、退出、保留、调整改造的用地。基于开发区主导产业,可以制定企业A(鼓励)、B(引导)、C(限制)分类标准,对开发区内企业用地进行分类处理。

5.营商环境:从基建、政策和开放等方面打造开发区升级版

       开发区的发展要顺应国家改革与创新发展的新要求和新趋势,将改革、开放与创新作为开发区最主要的发展驱动力,大力推动开发区营商环境的提升,打造引领区域经济社会变革发展的改革高地、开放高地和管理服务创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