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整合多方资源,助力打造智慧园区信息化产业生态链
新时代开发区转型升级的发展趋势(上)
发布时间:2020.09.10

       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开发区从探索起步,经历了高速膨胀、治理整顿、二次创业、转型升级、改革创新的发展过程。据2018版《中国开发区审核公告目录》,全国开发区数量增至2543家。

       国家高新区引领中国开发区的发展升级,从2001年酝酿、到2005年国家高新区技术创新纲要出台,以增强技术创新能力、营造创新创业环境为核心,掀起了国家高新区的“二次创业”浪潮。2013年,《国家高新区率先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共同宣言》的发表,正式吹响了国家高新区第三次创业的号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引领高新区走向新阶段。

       以2017年《关于促进开发区改革和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2019年《关于推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创新提升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的意见》、2020年《关于促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为标志,将体制改革与转型升级、创新驱动一起作为未来发展方向,全国开发区迎来了改革与创新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一、宏观环境:国内外环境变化的新挑战与新机遇

       人类社会目前已历经了三次翻天覆地的工业革命,每次工业革命都伴随着全球产业的大转移和国际格局的大调整。当前,以物联网、大数据、机器人及人工智能等技术为驱动力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正以前所未有的态势席卷全球。

1.国际趋势:全球经贸格局深度调整,第四次工业革命引领变革

       伴随着国际经贸形势发生剧烈动荡与冲突,WTO组织框架下的多边贸易规则面临挑战,发达国家纷纷实施“再工业化”和“制造业回归”战略,新兴经济体成制造业转移新阵地,全球产业格局进入深度调整期。

       新一轮科技革命孕育兴起,全球科技创新进入空前活跃期,颠覆性技术全面爆发。

       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推动产业变革,数字经济、智能经济、平台经济发展迅猛,呈现跨界融合、场景化、生态化等特征。

2.国内趋势:区域格局调整、经济转型升级和开放发展成大势所趋

       第四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是一个极好的机遇,将极大地提高生产力,推动区域格局与经济结构的转变。

       (1)区域格局调整

       一带一路战略和区域格局调整,将会带来新的挑战和机遇。“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等国家战略,对区域经济发展带来深远影响。全国大交通格局变化,城市群发展和区域一体化,改变着城市功能定位,也为园区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2)经济转型升级

       创新型经济和消费型经济成为经济转型升级长效动力。我国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提出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互联网+计划、“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计划等,推动由工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的转变,教育、医疗、文旅等消费性服务业将成为经济发展新热点。

       (3)开放发展大势

       中国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渐显。我国加快发展综合保税区、自贸区,探索发展自由贸易港,全面融入世界贸易格局,促进进口贸易、服务贸易和投资贸易发展。在逐步的市场开放和营商环境改革中,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将重新定义中国投资吸引力。

二、政策解读:改革、创新、开放和高质量发展,成主关键词

       国家级高新区和经开区作为改革试验田和开放排头兵,一直享有国家的各种政策优惠。政策鼓励开发区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发展定位为成为带动地区经济发展和实施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

1.《国务院关于促进开发区改革和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

       2017年《国务院关于促进开发区改革和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7号文),作为新时代指引开发区发展的里程碑文件,是打造开发区升级版的纲领性文件。

2.《关于推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创新提升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的意见》

       2019年国务院《关于推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创新提升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的意见》(11号文),延续了以开放和改革促进开发区发展升级的总基调。相对于7号文的系统性,11号文则更加强调落实扩大开放和深化改革,全国开发区迎来了改革与创新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3.《关于促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

       2020年国务院《关于促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发布,是对高新区过去30多年发展的总结,是对未来走中国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化道路的指导。《意见》提出六个方面的举措,对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三、发展态势:国家级开发区成为,重要经济支撑和创新驱动源泉

       国家级开发区承担着经济增长、对外开放、科技创新、产业集聚、改革试验等重要功能。作为经济活动的主战场,国家级开发区为我国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1.国家高新区是我国高新产业发展的主要力量

       国家级高新区依靠知识密集、技术密集、区域经济实力、地理位置以及对外开放等优势,已成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主要力量。2019年,169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2万亿,对全国GDP的贡献为12.3%,对全国税收收入的贡献为11.8%,对全国进口的贡献占21.6%。

       (1)国家高新区成为经济重要战略支撑

       从生产总值来看,2019年全国169家高新区共实现生产总值12.2万亿元,上缴税费1.9万亿元,出口总额4.1万亿元,实现营业总收入38.6万亿元,同比增长11.4%;工业总产值24.0万亿元,同比增长8.0%。

       (2)国家高新区成为创新驱动发展主阵地

       从创新投资来看,2019年国家高新区的企业研发支出为8259亿元,占全国企业总投入的半壁江山。从创新产出来说,2019年国家高新区发明专利的授权量占全国的37.5%,每1万从业人员拥有有效发明专利388件,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1.3倍。整体来看,国家高新区已经成为我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一面旗帜,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主阵地,为引领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3)国家高新区成为经济重要战略支撑和新的增长点

2.国家经开区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开区对国家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对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均具有重大贡献。2019年,219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8万亿,同比增长8.3%,对全国GDP的贡献为10.9%,对全国财政收入的贡献为10.9%,对全国进出口的贡献占19.9%,吸引外资总额占全国的20%。

       (1)近年来国家级经开区总体经济保持平稳增长

       2015-2019年我国经开区生产总值不断走高,平均GDP增长率远高于国家平均水平。2019年,全国219家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8万亿元,同比增长8.3%,占同期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10.9%。

       (2)东部开发区领先优势明显,中西部发展较弱

       从生产总值来看,2019年,东部地区107家国家级经开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9242亿元,同比增长7.9%;中部地区63家国家级经开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380亿元,同比增长8.9%;西部地区48家国家级经开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776亿元,同比增长9%。总体而言,2015-2019年间,东部地区国家经开区生产总值年复合增长率为11.64%,高于中部、西部。

       (3)东部开发区的财税贡献和进出口贡献更为突出

       从经济贡献来看,2019年,东部地区对财政、税收、进出口的贡献分别为7.70%、8.25%、17.22%,中部地区对财政、税收、进出口的贡献分别为1.98%、2.10%、2.00%,西部对财政、税收、进出口的贡献分别为1.22%、1.35%、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