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研究表明,材料行业受市场拉动的作用更强,产业布局也越来越贴近市场。本文基于淘数科技的企业大数据和精细化搜索模型等分析发现,材料领域重点科研机构分布与材料产业的区域集聚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对材料产业布局优化和创新发展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需要说明的是,这里大数据统计的材料企业是与材料行业密切相关的所有企业情况,包括生产、科研、咨询、配套、批发、零售等领域,与传统意义上的行业统计数据有较大出入,相关分析和研究也更多聚焦在全产业生态链的角度,所以在某种程度上能够评价一个行业全产业体系发展的实际情况。
1、我国材料产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材料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20世纪70年代人们把信息、材料和能源并列誉为当代文明的三大支柱。我国材料工业主要包括石化、化工、钢铁、有色、建材、黄金、稀土等七大行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和支柱产业,经济规模巨大,产业关联众多,资源能源密集,下游市场广阔。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已建立起了较为完整的原材料工业体系,大多数产品产量均位居世界第一,品种质量不断改善,基本满足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
近年来,我国的新材料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新材料被认为是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并对未来发展有着巨大影响的高新技术产业,是我国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领域之一,也是国家制造强国战略重点发展的十大领域之一。随着技术进步,新材料的应用领域与日俱增,全面支撑了电子信息、航空航天、高端装备、国防军工等高技术领域发展。未来,随着产业升级和先进制造业快速发展,我国新材料市场需求将呈现持续增长的态势,预计2025年总产值将突破10万亿元,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2、大数据分析的我国材料产业布局特征
我国材料产业布局的区域集聚性特征十分明显。经过筛选,共查询到材料领域工商登记的相关企业和机构867.87万家。初步数据分析看,我国材料产业逐渐形成了集群式的发展模式,形成了以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为重点,东北、中部、西部地区以优势资源和特色产品广泛分布的全国材料产业集群全景图。尤其是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作为国内三大综合性材料产业聚集区,企业分布密集,高校及科研院所众多,拥有资金、市场、信息等优势,材料产业的高端要素向这些区域更加集中,发展前景良好。
广东、江苏、山东和上海4省市材料企业数量占全国三分之一强。材料行业企业数量最密集的4个省市分别为广东省(102.14万家,占11.77%)、江苏省(90.25万家,占10.40%)、山东省(76.03万家,占8.76%)、上海市(76.02万家,占8.76%)。制造业大省材料企业更加密集,充分说明材料产业的基础性作用不可替代。
材料行业大市同样是制造业强市和经济发达地市。材料行业企业数量最密集的10个城市分别为深圳市(36.20万家,占4.17%)、广州市(22.96万家,占2.65%)、苏州市(22.94万家,占2.64%)、青岛市(18.58万家,占2.14%)、西安市(18.04万家,占2.08%)、杭州市(15.99万家,占1.84%)、上海奉贤区(15.51万家,占1.79%)、郑州市(14.92万家,占1.72%)、成都市(14.25万家,1.64%)、南京市(13.76万家,占1.59)。全国城市材料行业数量排名前10的企业合计占总数的22.25%,一方面说明,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地区重点城市材料产业基础雄厚;另一方面,也表明成都、郑州等中西部地区也有不少亮点城市的材料产业发展势头良好。
近10年来,材料领域新成立的相关企业数量呈爆发式增长。在查询到仍存续的867.87万家相关材料企业中,我们分析历年新成立的企业数量,1978年新成立了220家,一直到2012年均平稳增长;2012年开始爆发式增长,由当年的28.77万家逐年增加到2018年的147.07万家。分析原因,一方面有产业加快发展的客观事实;另一方面,也有国家商事制度改革、企业设立手续简化的因素导致材料相关企业增加。
从企业所有制类型看,民营企业占绝对多数。统计的材料行业中民营企业845.68万家,占97.44%;国有企业4.48万家,占0.52%;外资企业10.51万家,占1.21%。可以说,民营经济无疑是材料行业的最重要的组成成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