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整合多方资源,助力打造智慧园区信息化产业生态链
产业链视角下,生物医药园区几大常见问题剖析(下)
发布时间:2020.08.05

生物医药园区“治链之策”

       综上所述,生物医药园区的治链之策,关键在于“十六字要诀”:务实求真、精耕细作、科学统筹、洞察时势。

纵向避长:务实求真

       探索制定实施精准招商策略。为避免产业链过长,需立足对园区企业发展现状、所处环节、上下游供应的全面分析,选好角度准确切入,从招商环节进行梳堵补缺。高附加值的新药创制固然能带来高溢价、高收益,但“小而美”的CDMO(医药研发外包服务)同样有助于效率提高。园区需积极推动与长三角开发区协同发展联盟、第三方招商服务机构等社会机构开展合作,利用其专业资源优势,聚焦上下游产业链条推进招商新模式。若产业能级较低,则鼓励企业技术改造和转型升级;若必要的产业服务缺失,则加快检验检测、安全评价、临床试验等平台机构引进。重点加强某些薄弱环节的企业招引,其目的并不是盲目“延链”,而是以问题为导向查漏补缺,提高产业链整体竞争力。

横向避宽:精耕细作

       制定生物医药产业链专项规划。生物医药产业链培育,是立足园区实际,深植资源沃土长期发展、渐进改进的结果,不能指望搬来一座“飞来峰”。第一要务是规划引领,即通过加强与行业组织、专家智库、咨询机构合作,制定生物医药产业链专项发展规划,不断完善园区开发建设单位、招商人员对生物医药产业认识。通过结合上位规划、区域竞合分析、产业基础分析、产业生命周期研判等方法,发挥地方优势,筛选并确立重点发展领域,擦亮产业“特色名片”。

内部整合:科学统筹

       坚持系统性思维推动各类主体培育。打造企业梯度培育体系,构建生物医药产业“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的一体化发展布局和“官产学研用”的创新网络,并配套产业基金,导入天使投资、创业投资等金融服务机构,加大对医药领域双创企业、技术含量高且具有前景的科创项目支持引导。关注引进处在价值链后端的“隐形冠军”企业,为完善环节配套提供支持,从而确保生产环节运转有效、顺畅有序,各主体间不断发生化学反应。

外部协同:洞察时势

       积极参与区域平台组织建设。探索把握时机,牢牢把握长三角、粤港澳、京津冀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机遇,积极融入外部产业链分工合作,加快“拉手”而不是“松手”,加快协同发展而不是“独善其身”。参与长三角生物医药联盟、论坛活动和医药数据共享平台等区域性公共平台、行业组织建设,依托平台组织在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推动行业标准制定、投融资对接合作、企业优势互补等方面的功能,整合提升生物医药产业链;加快“飞地建设”和“山海协作”,从更高层面统筹制定生物医药产业链一体化布局发展战略,从体制机制角度引导资源高效集聚。

       新常态下的生物医药产业正在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平稳增长的主要动力。尤其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如何提高产业链韧性、确保产业链安全、增强生物医药园区整体实力成为重要话题。只有综合认识园区的“治链之道”,方能行稳致远、开辟园区治理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