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整合多方资源,助力打造智慧园区信息化产业生态链
新基建的重要方向及其投资特征分析(下)
发布时间:2020.08.07

三、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它企图了解智能的实质,并生产出一种新的能以人类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应的智能机器,该领域的研究包括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专家系统等。人工智能是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量,将推动数万亿数字经济产业转型升级。

1、发展内涵:人工智能变生产要素,“虚拟劳动力”诞生

       英国《金融时报》文章中提出“人工智能正缔造一种新的‘虚拟劳动力’,与其他生产要素不同,人工智能不会随时间流逝而贬值。”

       经济学家认为,人工智能作为一种“集数据、算法、技术、算力等的人工智能应该被视为一种全新的生产要素,且其不会随着时间流逝而贬值。”在我国,人工智能衍生的虚拟劳动力已经在多个领域上岗工作,如金融机构、运营商、电商等平台使用虚拟客服代替人工客服。

       人工智能已经在众多垂直领域实现应用,目前较为成熟的领域包括家居、金融、交通、医疗等。借助智能语音、图像识别、机器人、知识图谱等技术,将会助力企业提高研发、生产、营销和服务的效率,优化现有的产品和服务,创造新的需求和增长点,促进社会繁荣和发展。

2、投资规模:预计2020年市场规模1500亿,未来5年年均增速22%

       根据国务院印发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2020年初步建成人工智能技术标准、服务体系和产业生态链,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15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过1万亿元;2025年人工智能理论实现重大突破,核心产业规模超过40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过5万亿元;2030年成为人工智能创新中心,核心产业规模超过1万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超过10万亿元。

3、布局特征:场景驱动,安防、语音交互、医疗、图像识别和金融等领域为热点

       我国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主要靠场景驱动,企业主要集中在技术和应用领域,政府在布局时也优先考虑技术为本地带来的变革。根据2018年中国人工智能商业落地100强企业领域分布情况,中国AI企业主要集中在AI技术及应用领域,其中安防、语音交互、医疗、图像识别和金融等领域为热点。

四、数据中心

       数据中心是为计算机系统(包括服务器、存储和网络设备等)安全稳定持续运行提供的一个特殊基础设施。数据中心是海量数据的承载实体,是互联网流量计算、存储及吞吐的核心资源,互联网、云计算的高速发展是数据中心产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1、发展内涵:5G时代数据流量暴增,数据中心是流量的承载基石

       科技进步带动ICT行业的快速发展,数据流量暴增。根据思科预测,2017-2020年全球数据流量年增速达到23.4%。而随着5G逐步实现商用,未来智能网联、AR/VR等应用的落地,数字内容将更加多元化,数据量将迎来进一轮的增长。流量的快速增长直接驱动了数据中心的需求增长,众多云厂商选择数据中心作为其数据基础设施。

2、投资规模:增长潜力大,未来将达到千亿级别

       我国数据中心市场潜力大、增速快。与美国相比,我国IDC行业发展处于早期,行业供需缺口大,整体看来增长潜力巨大。2019年IDC市场规模1560亿,CDN市场规模250亿元。

3、布局特征:呈现三级层次化分布趋势,东部一线城市饱和、中西部利用率提高

       IDC的布局呈现“东部沿海居多、核心城市集中、中西北部地区偏少”的格局。时效性高的“热数据”处理需求较大使得我国IDC主要集中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及周边区域,这些区域性数据中心可以满足客户对于低时延及运行稳定的要求,提高效率;时效性较低的“冷数据”主要布局在中西部地区,电力成本较低,远端部署可以降低成本。

       新基建是未来较长时间内固定资产投资的主力,是助力我国经济转型升级、进入创新大时代的重要支撑。对于各地政府来说,要系统了解新基建的发展方向及布局时序,抓住新基建的风口,有序推进新基建项目的落地,让科技更好地造福民生、赋能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