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整合多方资源,助力打造智慧园区信息化产业生态链
十个方面全面解读我国孵化器(下)
发布时间:2020.08.12

六、独立空间比联合办公更受欢迎

       不少人对孵化有误解,认为孵化就要租工位,就要大家在一起办公。

       但现实需求是:租小房间的多,选联合办公的寥寥无几。

       理想中的联合办公,每个人沉浸在自己的事情中,互帮互助,又互不干涉;现实中,「Work」成了「Talk」,一堆人扯着嗓门在办公区域打电话、抽烟,访客区一群人一坐就是一下午,空气中混合着咖啡、外卖和泡面的味道,仿佛置身于十年前的黑网吧,这种嘈杂的环境,实在不利于创业。

       另外,创业者好不容易当上了老板,再小的团队也想有自己的地盘,这也是人之常情。

七、孵化器无法脱离政府而独立生存

       孵化器的本质,是帮政府「打工」。

       创业孵化,产业培育,本是政府的任务,只是政府通过市场化运作,采购孵化器的服务,把任务转嫁给运营商,达到共赢的目的。所以从这个角度看,孵化器与政府始终是一个利益共同体。

       试想,一个孵化器,如果没有政府上位支持,没有政府各项补助,没有政府在各项审批、申报、统计上给予的便利,它能成功吗?

八、外来的和尚,不好念经

       2016年,全球联合办公领头羊WeWork入华,国内孵化器一片哀鸿遍野,但四年时间过去,人们渐渐发现,WeWork的发展并没有想象中顺利,甚至有些格格不入。

       WeWork不成功,原因有很多。第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中美对孵化器的需求完全不同,WeWork更强调空间品质,但中国的创业者更在意价格,WeWork动辄3、4000一个工位,这个价格在孵化器的红海中毫无竞争力。

       第二,WeWork没有考虑到中国创业者的办公习惯,WeWork的办公室基本没有隔音措施;遇到举办活动,要征用外面的办公空间;空间一应事宜要通过发邮件或者在网站上留言解决,流程繁琐,创业者的体验感很差。WeWork们的专业化毋庸置疑,但本土化的路依然漫长。

9、想做好孵化器,一分情怀,九分生意

       没有情怀,是做不好孵化器的;但光有情怀,没有盈利更是不行的。

       孵化器并非慈善机构,网点数、工位数、出租率才是孵化器生存的根本。作为一家市场主体的孵化器,在商言商并不可耻,要先保证自己能生存下来,再去谈服务别人,这才是对自己负责、对创业者负责。在朋友里寻生意,在生意里扯朋友,结果生意不像生意,朋友不像朋友,最终关门了事,给员工,给投资人、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

       总之一句话,做孵化器,千万不要高估了自己的情怀,误判了创业者的现实。

10、投资不赚钱,但未来的方向还是投资

       投资不赚钱,第二点已经解释过。

       而且从实际情况看,先不谈盈利,目前能实打实拿出钱投资的孵化器,已然不是很多;既能提供资金、又有专业人士给创业者提供指导和帮扶,和企业一起成长的,更是凤毛麟角。

       投资这事儿挺难,但结合发达国家孵化器的发展历程、以及各地政府的政策导向,从长远来看,孵化器还是要回归投资属性;政府的政策,也将会从各类普适性的补贴,转为对孵化成功并以适当比例持股的孵化器的定向补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