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整合多方资源,助力打造智慧园区信息化产业生态链
两会期间谈营商环境:这五大观点与招商引资息息相关
发布时间:2020.05.25

       在疫情防控期间良好的营商环境是保证稳定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提升招商引资质量和水平的关键所在。

       本文根据两会期间相关报道,对于代表、委员心目中,下一阶段营商环境改革、优化的重点和方向进行梳理,其中有以下五个重磅观点:

       1.真正好的服务是多维度的,既要付出真金白银,也要捧出真情实意;既要有千方百计纾困解难的当务之急,也要有提升公共服务、解答全周期命题的长远之策;

       2.2020年将全面落实营商环境条例,清理与企业性质挂钩的不合理的、歧视性的规定和做法;

       3.无论是国家还是企业,数字化的转型是不可避免并且是应该加速的。

       4.建立地方政府信用制度,将政府拖欠企业账款、单方面不履行合同等行为,列入地方政府的信用指标中,作为地方政府一把手的重要考核指标;

       5.优化营商环境是“稳外资”最好武器。

一、提高企业获得感,用户思维不可缺

       全国政协委员、南开大学金融学院常务副院长范小云谈营商环境:

       有一流服务,就有一流的营商环境。真正好的服务是多维度的,既要付出真金白银,也要捧出真情实意;既要有千方百计纾困解难的当务之急,也要有提升公共服务、解答全周期命题的长远之策。

       用户思维不可或缺。提高企业获得感,就要站在企业角度去制定政策,提供全周期、可持续、接地气的服务,破解企业发展瓶颈,发自内心的呵护、陪伴企业整个成长过程。

       从“最多跑一次”的高效审批到“一企一策”点对点帮扶,从利用大数据为企业牵线搭桥实现互利共赢,到面对企业资金困难,有关部门立刻行动、千万贷款火速到账,天津改善营商环境的生动实践证明:真心实意、设身处地为企业着想,帮助企业跨过难关、稳健“跑起来”,发展的动能必将更加强劲。

       好的营商环境,是用心用情“干”出来的。“让‘产业第一、企业家老大’理念开花结果,让企业享受到政策红利,需要在精准落实上不断发力。”范小云说,主动、真心、有针对性地服务企业,需要扑下身子主动担当,狠抓政策措施落地见效,做好企业的“店小二”、贴心人,让发展环境“水草丰美”、活力四射。

二、今年全面落实营商环境优化

       国家发改委副秘书长赵辰昕24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今年经济体制改革的着力点和主要举措主要包括“四个着力”,其中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以及优化着力优化民营经济的发展环境。

       着力推动建立高标准的市场体系。要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今年将开展要素市场化配置的综合改革试点,制定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的政策文件,吸引各种所有制的企业都来参与要素交易平台的建设。

       今年将改革土地计划管理的方式,赋予省级政府更大的用地自主权。另外,将修订和发布2020年版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以服务业为重点,开展放宽市场准入的试点,持续地破除市场准入的隐性壁垒。

       着力优化民营经济的发展环境。首先要落实好交通基础设施、制造业等领域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具体举措,推动电力、电信、铁路、油气等领域放开竞争性业务,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这些领域的项目运营和项目建设。

       另外,全面落实营商环境条例,清理与企业性质挂钩的不合理的、歧视性的规定和做法,进一步构建亲清新型的政商关系,完善企业家参与涉企政策制定的机制,千方百计帮助民营企业解决实际困难。

三、复制推广好经验好做法

       全国工商联副主席,武汉高德红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黄立在发言时表示,建议复制推广一些地方优化营商环境、有效应对疫情的好经验好做法,引入第三方评价机制,对政府、金融等部门服务企业及贯彻落实政策情况进行评价、对民营企业复产复工情况、生存率进行统计,结果公开、纳入绩效考核,倒逼政府部门认清差距,补好短板。

四、建立地方政府信用制度

       疫情期间,不少民营企业陷入了成本提高、收入锐减的尴尬境地。

       在全国人大代表、禹洲集团董事局主席林龙安看来,要实施适度宽松的信贷政策方能对症施治。在实行稳健货币政策的同时,对风险相对较低的企业(资产负债率低等)适当调整信贷政策,增加信贷额度、适当放松公司债等发行条件。

       “针对疫情原因导致到期还款困难的企业,有条件给予展期、续贷,不抽贷、不断贷;适当降低新增贷款或融资成本。”林龙安建议,要有条件加大对企业的金融扶持政策,适当下浮贷款利率。

       全国政协委员、银泰集团创始人兼董事长沈国军表示,应保持就业岗位基本稳定的中小微企业,延长延期还本付息政策,从宽处置其在贷款、担保、质押等方面的需求,并通过专项再贷款再贴现、激励国有大型银行发放普惠小微贷款、增加政策性银行专项信贷额度等方式,支持银行更多发放无息或低息信用贷款。

       税收营商环境是保障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也是此次两会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

       沈国军认为,应继续扩大针对中小微企业增值税减免范围,延长缓缴所得税的时限,延长支持疫情防控保供应相关税费政策实施期限。

       林龙安也建议,免征企业一定时期内的税费或降低税率,如所得税、增值税等;在公平协商的情况下,适当调减社保等缴纳比例,或社保部门给予部分社保缴费返补。

       “广大纳税人、缴费人对税收营商环境的进一步改善仍抱有极大的期盼。”全国政协委员、南通大学校长施卫东认为,一是“减税降费”系列政策举措税务部门要切实宣传、辅导、落实;二是挖掘压缩纳税耗时潜力;三是要加强纳税需求管理机制建设,提供更多个性化、差别化纳税服务产品;四是应引入多元化纳税服务模式,促进政府与市场主体、政府与社会组织、政府与社会成员之间的合作机制,实现纳税服务边际效益最大化。

       “民营企业能否顺利发展,居民就业能否维持稳定,将影响到‘就业——消费’链条的运行,并直接影响中国经济复苏的质量和进度。”沈国军说。

       “玻璃门”依然存在。

       “从政策文件上看,国企和民企间的差别化待遇越来越少,但实践中,一方面人们心里这条鸿沟仍难以真正消除,另一方面玻璃门、旋转门、弹簧门也依然存在。”全国政协委员、致公党中央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南京大学经济学系主任杨德才说,调研显示,仅53%的受访企业认为政府对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一视同仁。

       同时,政策配套细则也不够完善,特别是一些牵涉到多部门、多环节的政策,往往难以落实。例如,2019年,党中央和国务院出台了《关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新‘28条’”)。新“28条”明确提出,要建立清理和防止拖欠账款长效机制。

       “但长期以来,地方政府拖欠民企账款的现象一直存在。”全国政协委员、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向记者表示,尤其是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长期被拖欠的应收款对企业的资金周转、经济效益、正常运行等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这对很多民营企业、中小企业无异于是雪上加霜。

       对此,刘永好建议,一是从预防角度,要规范项目审批管理,落实项目资金到位;二是建立地方政府信用制度,将政府拖欠企业账款、单方面不履行合同等行为,列入地方政府的信用指标中,作为地方政府一把手的重要考核指标;三是加强对企业投诉问题核实督办的力度,对企业通过各种渠道投诉举报的案件,“督促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建立限期解决和反馈制度,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

       实际上,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民营企业也发挥了巨大作用。据不完全统计,仅疫情初期,民营企业即从世界各地运送了20.2亿个口罩回国,承运了90%的调往武汉的口罩,且各类物资在途运输时间平均节约30%。

       “从我国突发事件应对体系相关行业的产能看,民营企业是许多行业的产能主体。”全国政协委员、春秋航空董事长王煜告诉记者,国家突发事件应对体系主要涉及的是民生、医疗、抗灾物资、生活保障、交通、物流等行业,而这些行业中大部分的产能主体是民营企业。

       王煜呼吁,增设将民营企业纳入国家突发事件应对体系的法条,从法律、法规上明确。同时,王煜还认为,应该明确将民营企业纳入国家和各级政府的突发事件应对体系。“将民营经济的产能、运能、服务能力作为可以信赖和依赖的国家供给保障,列入到国家和各级政府整体应急救援计划规划中。在具体应急救援过程中,对待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一视同仁。”

五、国家数字化转型不可避免

       全国政协委员、德勤中国副首席执行官蒋颖认为,随着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企业想要提升竞争力,就更需要有外脑,需要有专业人士的帮助。此外,在政府给予企业更多自主权的同时,企业需要具备更多的专业辅助,需要第三方的支持,这些都给高端服务业提供了新的机遇。

       缩短负面清单或将帮助中国对外开放市场潜能显现。

       外资法今年正式启动,蒋颖认为,对于一个经济体来讲,最大吸引力就是市场潜力和法规环境。

       营商环境是基础,如果想要提升吸引力,让自身更加多元化,就需要有更加开放的门户,现在的负面清单,这几年已经大量缩短,越开放,就越能够把更多的资本往这个市场来倾斜,让市场潜力被不断挖掘。

       数字化基础架构已形成,配套制度需要跟上。

       对于这个话题,蒋颖表示,无论是国家还是企业,数字化的转型是不可避免并且是应该加速的。

       中国在这方面,数字化基础架构已经做的非常好了,不过接下来相应的配套制度需要跟上。例如在远程办公中,公司的专业人员配置,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公司内部架构等是否符合要求,这些都还需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