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整合多方资源,助力打造智慧园区信息化产业生态链
疫情六大影响,倒逼产业园区呈现六大升级趋势!
发布时间:2020.03.12

       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导致许多企业短期内无法完全复工,生产活动陷入停滞,这些困难都将传递给作为区域经济发展载体的产业园区。那么,这究竟会给园区带来哪些影响、疫情之后产业园区又该如何转型升级?

疫情对产业园区的影响

1、园区服务体系受到影响

       受到员工无法到岗、物资难以采购、周边进出管控等诸多因素影响,园区的物业管理、运营服务等功能难以正常开展,园区服务体系受到重大影响。

2、新客户的招商工作停滞

       疫情对于新建园区的影响更大。一方面招商活动无法正常进行,一些考察交流等工作难以展开;另一方面,招商员工无法到岗,潜在客户计划有变,且无法到达现场,园区的招商工作陷入停滞的状态。

3、新项目建设进度滞后

       许多园区的新建载体(含园区自持的载体、已签约入驻企业自建的载体)由于施工许可、设备材料、施工人员等无法按计划到位,使得原定开工时间延后,导致园区的整体建设进度滞后,进而影响年度指标的完成。

4、园区管理的压力增大

       面临企业陆续复工生产,园区管理压力骤然增大,来自全国各地的返岗员工,带来了疫情传播的重大隐患,为园区管理和疫情防控增加了巨大的压力。

5、园区经营压力加大,资金链紧张

       入驻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不能正常开展,收入下降、现金流紧张,减免租金的呼声较高,同时,部分地方政府也已经出台了相应的租金减免政策,将明显影响到园区的租金收缴率、主营业务收入,再加上新项目开工滞后等一系列因素影响,园区收租困难,主营业务收入出现明显下滑,疫情影响下,成本大幅增加,导致园区利润降低,甚至出现阶段性亏损、现金流“断裂”的可能性。

6、园区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增加

       疫情将对园区及入驻企业2020年度,尤其是上半年的经营情况产生明显影响,对中长期发展也将带来不确定性。一方面,“云办公”以及机器人等新兴技术手段会大幅减少对园区“物理空间”的需求;另一方面,受疫情影响,企业的生存困难或导致园区空置率增加;此外,入驻企业对园区服务的要求会进一步提高。园区发展的不确定性大大增加,成为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疫情下,产业园区将呈现“六化”趋势

1、区域产业布局协同化

       本次疫情暴露了区域经济发展及产业聚集高度集中化所带来的城区人口密集、园区人员聚集在新冠冲击下的隐患与风险。多年来我国各地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突发的新冠疫情让我们从另外的视角冷静审视我们产城建设,审视城市群发展和产业链集群发展背后的问题,基于"双群"发展战略,应该更加科学理性地构划区域产业协同发展和产城建设,围绕中心城市以及核心产业聚集区推进产业的合理布局,做到产业及人群的有合有分,达成从区域产业核心到周边区域产业配套及外围产业延展的协同效应和可持续发展模式,这当中更关注社会医疗等配套服务。

2、园区建筑空间低密化

       疫情下人们怕扎堆、怕频繁接触、怕空间狭小密闭,高容积率的写字楼短板顿现。而低密度、低容积率的园区显现出它的特别优势,私享生产(办公)空间、独立电梯、独立空调系统以及室外更开阔的绿地等园区建筑特点会更增添安全感与愉悦感。因为此次疫情,未来园区的空间建筑规划与建筑配套标准势必会加以改进和完善。

3、引入新兴产业效用化

       在疫情中,运用大数据获取各地人员流动情况及传染风险,发布疫情实时动态信息;通过5G实现新冠重症病人远程诊疗;利用5G 云端智能机器人帮助医护人员执行导诊、消毒、清洁和送药等工作;

       基于北斗系统的高精度定位设备火速驰援武汉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设,确保工地大部分放线测量一次完成;应用区块链技术加强疫情采集监测、身份信息管理……新兴技术取得了很好的实际应用,这场战"疫"背后是高新技术的集中应用发挥。疫情后园区产业招商与产业聚集不仅关注产业领域,而且要关注新兴技术的实用性与产业化前景,为好技术、好产品提供更好的园区发展平台。

4、招商线上线下一体化

       关在家里、闷在楼里,新冠疫情让以行商为主导的园区招商变得难以施展,更别提会议招商、活动招商等聚集性招商形式刹那间被彻底约束。于是大家普遍把注意力盯上了线上招商、网络招商,微信推送、微博造势,在火爆的新媒体上亮相广告……力求通过网络让园区也火上一把。但是不管你的园区信息推送和线上交流多么热闹,最终客户须到园区现场实打实地考察交流,得真真切切地见面洽商沟通。疫情后,园区招商的"线上交互推广+线下洽商打动"会演绎得更加紧密而精妙。

5、园区运营服务精深化

       园区的公共服务平台对众多产业地产商和园区运营商来说,并不是一个擅长和好做的业务或服务。突发疫情,在控制疫情与恢复生产的艰难前行中,园区从帮扶企业开工、强化监督企业防范管理和帮助企业获取特殊时期政府政策等开始做起,无论是主动为之,还是被迫开展,园区从基础性的物业服务向复合性服务在延展。趁热打铁、借势而上,疫情后会有更多的园区开展或夯实公共服务平台,这也是市场竞争中的差异化策略之一。

6、园区管控模式智慧化

       预先线上登记并扫码进入园区、人体红外测温仪连接园区管理终端信息化系统、人脸或语音识别开启门禁与电梯、全园区各个位置监控人员密集情况……所有这些疫情下特别敏感且具有安全性的设施服务都可以通过智慧园区系统实现有效管控。当然,智慧园区远远不止这点内容。疫情后会加速智慧园区的应用发展进程。

产业园区应对疫情的九大策略

1、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适度减免租金

       园区应该积极争取当地政府对于园区/入驻企业在税收、补贴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尽可能降低园区和企业的损失;与此同时,还应积极响应国家和政府要求,积极配合执行相关政策。此外,还可以视自身经营情况,给予部分企业缓交、适度减免租金等政策,与园区企业一起共渡难关,在为抗击疫情做贡献的同时,提高企业与园区的“粘性”。

2、帮助入驻企业尽快恢复生产

       园区应该利用园区的“地头、人头”熟悉等优势,全面调研、掌握入驻企业的复工进度,与地方政府、供应商、其他合作伙伴协调,早日解决企业在水电气暖、用工、设备物资供应等生产要素方面的瓶颈,积极快速响应,争取帮助企业恢复正常生产经营。

3、加强自身成本控制,争取外部融资或政策性补贴

       园区应该积极争取各级政府的各项政策补贴、优惠利率贷款、扶持资金等。同时,也需要做好成本控制、内部“挖潜”,例如通过灵活用工、“弹性工作”、“临时调薪”等措施适度降低人工成本;推迟或暂停更新改造、大修等大宗投入;通过申请调低贷款利率等方式降低财务成本等措施,确保现金流安全。

4、加强园区管控,着力提升物业管理水平

       在疫情未消除前,园区需要实行严格的封闭式管理,控制无关人员进出,尽量减少非必要的人员流动;同时,着力加强园区的疫情防护措施,对公共区域、办公载体、商业配套场所进行定期严格的消毒检疫,对辖区内企业的人员情况进行摸底排查,在防止外界病例输入的同时,减少员工疾病损害和园区经济负担。

5、加强“社群”关系营造,构建“有温度”的园区

       园区应该将入驻企业、员工尽可能地引入自己构建的社群,在社群内开展丰富多彩的培训、联谊活动。同时,努力促进企业之间、员工之间的互动与合作,形成一个“自组织”、“有活力”、“有温度”的社群,提升入驻企业对园区服务的满意度,这也是形成“社群粘性”的好时机。

6、加强园区内部管理和培训,“练内功、强体魄”

       疫情时期,园区应结合员工能力短板、业务发展需求,重点做好业务流程优化、员工培训等工作,增强员工潜力及业务能力,为下一步工作的开展提供软实力,从而促进园区业务能力的提升。

7、加快“智慧园区”建设,升级园区运营服务水平

       疫情期间,不少企业开启了线上办公模式,通过线上招商、线上审批和线上服务,短期内有效降低了疫情对园区的影响,长期来看,更有助于推动园区的智慧化建设。未来,一方面,园区应注重适度加大相关IT投入,构建园区的智慧管理“云平台”,实现智慧化、智能化管理;另一方面,还可考虑搭建线下的“物理空间”+线上的“云端园区”,既适应客户需求变化,又减少新建载体的重资产投入。

8、创新产业投资模式,加快推进“租金换股权”

       对于部分短期现金流压力大、融资需求强烈、中长期发展前景看好的优质企业,园区可以推出“租金换股权”等创新性的产业投资模式,将企业短期内难以负担的租金转换为园区对企业的股权投资。这样,既帮助企业度过难关,增强了对园区的忠诚度,又使得园区在“低谷期”以相对“便宜”的估值获得优质股权,“变危为机”。

9、构建战略预警机制,制定系统的战略规划

       针对未来园区要构建预警机制,制定系统性的应对策略,做到“未雨绸缪”。首先,需要借助大数据等新技术手段,强化对战略环境的监测和研究;其次,需要编制一个更具前瞻性、高水准的战略规划;再次,需要构建战略规划的动态调整机制,每年至少一次战略审计和调整;最后,还需要做好战略预案与风险防范措施,通过备选方案、备用物资、“外援”支持,从而极大地增强抗风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