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整合多方资源,助力打造智慧园区信息化产业生态链
“全面摸排、挂图作战”,BiPark助力周家渡街道打造基层社区数字化疫情防控工作平台
发布时间:2020.02.21

       近日,瑞谷软件团队有幸能与阿里达摩院、支付宝、阿里钉钉、阿里宜搭、阿里云数字政府团队联手紧密合作,共同打造周家渡街道基层社区数字防疫平台,为从人防到技防提供平台支撑。目前平台已顺利上线,覆盖街道32个居委,近6万户15万居民。

       周家渡街道是上海浦东新区最老街道之一,下辖32个居委会,5.52平方公里14多万实有人口,其中老龄化人口多,老旧小区多,外来人口比例大。自防疫战打响,街道一直坚持“以房管人”的思路,因为“人会走动,房子不会变。”周家渡街道居委会只需确定房内人员的信息,就可以快速确定辖区内的疫情相关数据。

       然而,随着疫情蔓延及返程回沪人员逐渐增多,防疫工作变得越来越有挑战。

       周家渡街道各个居委会每天都要更新当天数据,辖区内的返沪人数、新增隔离信息,还要同步汇总从公安、医院过来的数据。无论是主动排查还是配合协查,居委会人员都需要在大量表格中寻找信息,甚至需要到楼下摁门铃核查。

       为了早日打赢此次“防疫攻坚战”,2月5日,周家渡街道携手阿里云、钉钉、瑞谷软件,借助大数据、移动终端、语音AI等新技术,基于BiPark智慧园区应用平台,在短短10天内搭建上线了面向基层社工和管理者的“社区防疫作战-数字化房态图”及移动终端,通过房态图进行挂图作战,摸清底数,责任到人,坚持以房管人、以人管房,落细落实楼组分片包干,实现了全覆盖的疫情排查、协查、重点人员防控、返沪人员登记、疫情线索上报等联防联控。

建立数字化防疫作战图,社区人群分级分类精准管理

       考虑到周家渡街道人口众多、来源地复杂的情况,建立精确到每户-每人的数字化防疫作战图势在必行。

       基于BiPark平台联合构建专属的、精确到每一户每个人的数字化防疫作战图,为周家渡街道(镇)、居委社区(村)提供主动排查和协查、外围防控、居家隔离等分级防控服务,从而实现了数字化、全覆盖的疫情防控的一张网。

房态图将实物图转换为电子图

       这是在“四色线下房态图”的基础上,更加精细化的“六色房态图”,“四色图”挂在每个居委的墙面上,而“六色图”则存在于“云端网络上”,不仅展示房屋当前的状态,同时还可以添加具体住户的联系信息、往返日期、隔离状态等等。

       截至目前,32个居委的功能及初始化数据已上线运行,已入库总户数57769 套,总人数145673人,并持续动态和完善住户人员信息。

AI疫情防控语音机器人,提供智能化问答和研判

       为了更加快捷地服务于重点疫区人员、隔离观察人员、疑似人员等不同人群,减缓居委会工作人员连轴转的状态,随着房态图数据的逐步完善,“ AI外呼机器人”项目也逐步应用到防疫工作中,即阿里的一套成熟智能语音识别系统。除了通知口罩信息外,这个“AI机器人”已部分参与严格居家管理户的电话问询工作。

       居委人员设定时间后,“AI外呼机器人”会同时拨打多个重点关注对象的电话,问询其当天的体温数据或者是否外出。

       针对不同人群发起自动外呼调研,自动化的搜集调研结果,进行实时大数据分析和数据研判,若发现异常场景及时行动,实现对重点人员的初步筛选、密切接触者的排查、及时发布防疫通知等,高效支撑了针对返沪人员、重点人员的滚动排摸的实际需求。

建立疫情防控在线服务平台,提供便民防疫服务

       为减少周家渡街道居民在药店购买口罩可能带来的人员聚集情况,以及提高返沪人员登记信息的效率和准确度,利用信息化手段提供线上预约、登记等服务刻不容缓。

       因此,在周家渡街道原有的信息化平台基础上,通过钉钉、微信、支付宝等入口,打造了对居民端的疫情防控公共服务移动平台,主要包括防疫口罩预约、返沪人员登记、疫情线索上报、健康登记、定点发热门诊查询、防疫知识普及、上海疫情动态、社区电子门禁等,居民可直接进行线上填报申请等。

疫情防控的数据化呈现,提供快速科学决策依据

       “社区防疫作战-数字化房态图”平台在周家渡街道原有信息化建设基础上,把居民端、社区管理端、数据可视化大屏三端数据贯通,细化疫情防控工作“到户到人”,直观掌握32个居委关键人群情况。

周家渡街道工作人员查看房态图

       通过数字化平台全流程实现数据在线,实时汇总统计关键疫情相关数据,方便周家渡街道及时掌握本区疫情信息、人工摸排情况、重点群体情况等,并基于先进的大数据技术对疫情预测分析研判,实现对防疫工作的科学指导和统筹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