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整合多方资源,助力打造智慧园区信息化产业生态链
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的运营模式、发展痛点及破解建议!(上)
发布时间:2019.12.30

       生物医药园区凭借其在产业聚集方面的独特优势,逐步成为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重要依托,但我国医药产业还处于规模小、企业分散、创新不足、附加值不高的发展状态,如何掌握最新全球生物医药产业创新资源的分布情况,实现创新要素的全球链接,帮助园区内企业提升创新效能、降低创新成本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生物医药产业链

       完整的生物医药产业链包括上游的产品研究和开发(R&D),中游的产品生产和流通,以及下游的服务与产品消费。生物医药产业链上中下游链条中,每个环节都由具体的组织去完成。

生物医药产业链示意图

       生物医药产业链中各环节互相依存、密不可分,因此,产业链上下游间通过空间上的积聚,相互协调、互为补充,从而降低因空间距离造成的市场交易费用的消耗,实现一定范围内的经济效应。

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概况

       从产业园区分布区域角度来看,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布局呈现出地理选择性,产业布局主要集中在自然资源丰富、科技水平高、人才聚集度高的地区。

       我国生物医药产业起初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和珠三角地区,由于其经济水平较高、研发创新能力较强、投融资环境较好吸引了众多生物医药企业聚集形成产业园区。随着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稳步发展,长沙、成都等内地省会城市以及东北地区生物医药产业也先后步入了成长期。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形成了以北京、上海为核心,以珠三角、东北地区为重点,中西部地区点状发展的空间格局。

       生物医药产业园区是产业集聚的表现形式。美国波士顿、圣地亚哥等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的成功表明集群发展模式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当地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进程。

       以园区形式聚集,可帮助生物医药企业快速获取技术、资金、人才等资源,从而促进其成长。生物医药园区凭借其在产业聚集方面的独特优势,在汇聚技术、资本、人才资源,促进成果转移转化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并逐步成为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重要依托。

       从全球范围来看,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的概念于上世纪60-70年代最早从美国兴起,20世纪60年代美国兴起生物科技产业,主流高校开始设立生物科技研究机构,1975年美国北卡地区的三角洲研究园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生物医药园。1990年代以来,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发展,亚洲生物医药产业起步,逐步形成了美国领跑、欧洲第二、亚洲第三的世界格局。

       数据显示,目前我国一共批准成立了169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其中将生物医药(含医疗器械)作为主导行业的国家级产业园区有67个,我国省级以上的生物产业园有近500个。

       在国家顶层设计战略的要求与指导下,我国生物医药产业逐渐呈现集聚发展态势。从区域分布上,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主要集中在自然资源丰富、科技水平高、人才聚集度高的地区,形成了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东三省等几大产业集聚区。

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运营模式

       我国的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管理模式可分为政府主导和企业投资开发两种类型。政府主导型模式由专门成立的园区委员会来管理,大多采用“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企业投资开发型模式独立建园较少,主要以“园中园”的形式存在,大多采取“政”、“园”分开形式,其特点为市场化程度高、运营机制灵活。

       在我国500多个生物医药产业园中,具有研发功能的不足1/10,大多数园区的医药产业还处于规模小、企业分散、创新不足、附加值不高的发展状态。国内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的几个主要特点有:区域集中度高、运营模式以政府主导型为主、同质化程度较高。

我国不同生物医药产业园区运营模式差异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