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整合多方资源,助力打造智慧园区信息化产业生态链
以漕河泾开发区为例,从政府平台园区到市场化园区,拢共分几步?
发布时间:2019.11.29

       政府平台园区的市场化发展,是近年来各大政府园区平台非常关注的问题。过去,政府平台园区作为一种政策工具,在促进全国经济增长和发展转型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如今,面对国资国企改革深入推进,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趋严趋紧,政府平台园区市场化转型发展已成大势所趋。

       从政府平台园区到市场化园区,是很艰难的一个过程,但也并非无路可走,因为这并不是没有先例,尤其是在一线城市的老牌政府平台园区,受到政策和市场的先驱性,早早开始探索市场化转型的实践。实际上,每个政府平台园区都有自己的个性问题,无法一一对照,但是从前人的经验中,我们可以总结一些客观的规律借鉴参考。

       说起市场化园区,在上海的同行们首先想到的一定是漕河泾开发区。没有管委会、市场化运作、公司制经营,在众多国家级开发区中,漕河泾开发区具有鲜明的特色。

       漕河泾开发区成立于1984年,作为上海最早一批成立的开发区,是当时上海发展高新技术的重要承载区,肩负着上海产业转型、经济发展的重任。但是开发区的发展离不开政府政策的支持。

       1999年,上海提出了“聚焦张江”的战略,主要的资金、资源、政策都往张江输送,漕河泾开发区的地位俨然从成立时的上海开发区“长子”的变成了上海开发区之一。激烈的市场竞争更激发了园区的多功能发展,漕河泾开发区被迫转型,反而走出了一条市场化之路。

       从成立之初,漕河泾开发区就携带市场化的基因——没有管委会,这与当时的大多数开发区不同,为后来的转变发展埋下了伏笔。

       35年的发展时间里,我们将漕河泾开发区大致分为三个发展阶段,前10年的创业探索期,漕河泾开发区享有“双重园区”的优势,探索完成了东区开发,积累了园区发展的经验。在成长发展期阶段,受政策的倾斜影响,漕河泾开发区更加贴近市场化发展,坚持“两条腿”走路,即坚持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为了服务企业发展,不断填充自身功能,练就了市场化的“十八般武艺”。

漕河泾开发区的发展经验

       目前,漕河泾开发区是上海市唯一集国家级高新区、国家级开发区和国家级出口加工区为一体的开发区。以漕河泾开发区发展总公司为经营平台,以科学的市场化运作机制为保障,开发一块,成功一片,目前漕河泾开发区已形成1区9园3分区的布局。

       第一是企业自主经营。

       漕河泾开发区发展总公司作为园区经营实体,承担着“政府眼中的企业,企业眼中的政府”角色,在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筹集、土地开发、项目招引、综合服务等方面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按照市场需求和国家产业导向,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集成政府、市场等公共服务资源,集聚高端产业、发展新兴产业,形成了鲜明的竞争优势。

       第二是科创发展。

       35年来,漕河泾开发区一直致力于培育和帮助中小型科技创新企业发展,先后建立了包括科技创业苗圃、大学生创业创新园、留学生创业园、孵化器、加速器在内的接力式孵化链和全方位的创新创业孵化体系。目前,漕河泾创业中心已累计培育了1400多家科技企业,孵化成功率超过92%。

       第三是产业升级。

       进行产业转型升级,必须结合园区自身特点。自1984年创建至今,漕河泾开发区坚持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两个重点,探索出了一条由“二产”变“三产”的主动寻求转型之路。从重产业到产业和研发并举,漕河泾开发区经过探索-成长-创新,实现了由传统招商向创新服务的蜕变,由早期的聚焦微电子产业转变为多元化的新兴科技创新领域,构建科研前端聚焦的产业生态圈。

       第四是品牌主导战略。

       漕河泾开发区深耕品牌运作,建立了园区管理、服务流程标准,通过实施异地联办园区和产业输出战略,先后在上海徐汇、浦江、松江以及浙江海宁、江苏盐城建立了漕河泾开发区,形成集研发、营运、管理、生产、制造合理布局的完整产业链,充分发挥其品牌的影响力,在联动开发中集聚效益。

政府平台园区的市场化借鉴

       对大部分的政府平台园区来说,新形势下该如何推动产业发展?又该如何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成为目前的发展困境,这两大难题最终表现为政府平台公司在履行政府使命和实现企业价值之间如何寻找平衡。

       针对以上这两个难题,我们可以从漕河泾开发区的发展过程中,借鉴政府平台园区市场化发展经验,看看从政府平台园区到市场化园区,拢共分几步?

       第一步,探索企业化管理新路径。探索建立“政府引导,企业开发,市场化运作”新模式,应建立国有控股或独资的开发公司,公司经营与行政职能脱钩,以独立法人形式行使资产经营管理权,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开发实体。转变过去政府在园区建设中承担的主导角色,明晰政府与开发公司之间的职责定位,做到分工协作,共同发展。企业化运营要充分参与市场竞争,按市场经济规则运作,培育自我造血功能,实现滚动式发展。

       第二步,建立人事改革和绩效考核新机制。加快人事制度改革步伐,对现有人员实行聘用制,人事管理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由行政任命向市场需求转变,形成“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升能降”的选人用人导向。面向社会公开招聘高层次管理人员,高薪吸引掌握市场经济规律、懂经济、善经营的复合型人才参与园区管理。建立收入分配与岗位、实绩挂钩的考核机制,根据不同岗位要求、职责分工、目标任务实行薪酬制。

       第三步,有效促进园区的产业升级。早期的政府平台园区大多以二产为主,根据城市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要求,需要“腾笼换鸟”的产业升级不在少数,根据漕河泾开发区产业升级的成功经验,可以在园区内建立创新创业孵化器,构建“从小到大”的全生态产业圈,既保持园区产业创新活力,也能有效更迭替换落后产能企业,有效实现园区的产业升级。

       第四步,拓宽政府引导多元化投入新思路。针对不同园区和地块,推行多元化经营运作,政府抓引导强服务,企业抓经营出效益,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政府性投资主体既可以以总公司的形式独立开发建设;也可以与优势企业开展股权合作,实现互惠共赢;也可以根据园区产业布局,招引民营企业自主开发和二次招商,构建“一区多园”的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