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整合多方资源,助力打造智慧园区信息化产业生态链
中国产业园区40年发展简史(下)
发布时间:2019.05.17

二、产业园区的转型升级

       在新的经济环境和市场背景下,产业园区的转型升级主要有以下八条路径和趋势:

1.产业集群化

       传统园区面面俱到的“混搭式”产业定位模式亟待转变,专业特色园区将成为重要发展趋势。其核心是,深入挖掘园区自身独有的个性和特色,确立与众不同的发展定位。在产业定位方面,差异化表现为“产业聚焦”,围绕1-2个核心产业深耕细作,垂直构建完善的上下游产业链条,以“链条优势”打造有特色的细分产业集群,可更有效地链接全球资源,凸显产业园区个性,并形成持续竞争力。

2.产城模式综合化

       产城融合是产业园区的核心发展趋势。从原先单一产业功能出发,以打造产城综合体的模式,逐步叠加复合性的城市功能进入园区,例如生活、文化、体育、休闲、娱乐、旅游等城市功能,推动产业园区综合性的城市节点转型,构建产业、人气、城市化水平良性循环。

       产城融合的核心内涵是形成互动、分享、高效的园区整体环境,并服务于“人”。园区的核心主体是在此工作的企业管理者及员工,未来的产业园区或将更多关注作为“人”本身的精神需求,通过匹配多元化、人性化的功能要素,逐步进化到生活方式的打造层面。一个具有鲜明“生活方式”的园区,无疑将在激烈的竞争格局中占据先机。

3.园区服务多样化

       随着产业不断升级和商业环境的日趋成熟,企业对服务的需求亦呈现多样化、专业化趋势,园区开发运营公司已经没有办法提供这样的服务,引入各类专业服务商成为必然。

       这些专业化中介服务机构的代表是以科技成果转化、公共实验室为主的科技创新服务机构;以人才就业、招聘、培训、高端人才引进为主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以创业投资、融资中介为主的金融服务机构;以企业宣传、推广为主的商务服务机构;以财务、法律、管理咨询为主的专业服务机构等。

4.产业组织互联网化

       在工业互联网的冲击下,未来的产业组织形式将发生剧烈变革,首先是大企业越来越大且会呈现大批量定制的特点,小企业越来越小,重点聚焦于某一领域的研发设计及供应链组织,大小企业呈现相互依托、相互竞争的特点。企业联合可以组建产业创新联盟,形成以龙头企业与中小企业共同参与、上下游企业联动的合作模式。

       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实现了产业价值链的进一步分解和重新组合,衍生了平台经济、产业众筹、众包等新的模式。比如海尔通过互联网+变革,实现了海尔产业资源(工业设计、采购、销售渠道、物流、仓储)、互联网金融资源 (融资租赁、小额贷款)、工业设计、研发制造等资源的对接;比如小米专注于设计和营销,通过小米生态链平台,在多个消费电子领域取得了突破发展。

       传统工业园区应充分利用原来积累的产业资源,包括不同企业的产品研发系统、检验检测设备、数控设备等,搭建联合的产业服务平台,实现优势互补。这里面也可以将园区外面的产业资源整合进来,打造基于互联网+的产业生态圈。

5.开发主体市场化

       产业园区开发一般有政府主导型、政企合作型、企业主导型三种开发模式。随着政策逐步收紧,地方政府在园区开发中的作用逐步减弱。以华夏幸福、联东U谷为代表的专业化园区开发公司的规模、实力、品牌及专业化效应逐步显现,在园区开发中将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6.招商体系专业化

       随着园区产业定位不断聚焦,对招商队伍和招商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全员招商”、“三同招商”已经难以适应形势的变化。园区招商工作要以专业化的园区规划为指导,以产业链招商为导向,差异化组合招商模式,综合线上线下资源平台,形成以“四化”为代表的专业化招商体系。

       一是目标定位专业化。变“招商引资”为“招商选资”,按照细分产业发展重点、目标区域、企业规模等维度对目标企业进行筛选;

       二是招商组织专业化。要求园区组建专业化的招商队伍,招商人员对园区的产业定位、园区产品及各方面要素配置情况了如指掌;

       三是招商渠道专业化。要对传播渠道进行系统调研,针对园区特点选择合适的招商传播渠道;

       四是招商服务专业化。要建立以投资者为导向的全程服务体系,负责企业入园前、入园中、入园后全程的政府衔接、协调工作。

7.产业高端化

       没有夕阳的产业,只有夕阳的企业。打造高端产品是每个传统工业园区优先要考虑的路径。通过对园区企业的筛查,总是会发现有潜力的企业或是有梦想的团队,然后以大力度支持其升级产品技术、品牌服务,或者促进其兼并重组。在原有产业基础上,分析现有产业链的高端方向或拓展方向,可以有选择地促进企业裂变、培育关键环节、提升产业链位置,向价值链高端靠拢。

8.盈利模式多元化

       传统的产业园区,盈利主要来源于售房、租房和物业服务收入。随着“新经济”的快速发展,园区物理空间成为“共享资源”,廉价甚至是免费提供成为趋势。相应的,园区的盈利模式也由传统的“物业租售模式”向“投资共生模式”、“服务模式”转变。园区开发运营企业不再和入园企业形成甲乙方关系,而是成为一家人。通过成立产业投资基金,入股入园企业,同时提供专业化的服务,共同享受入园企业的成长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