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整合多方资源,助力打造智慧园区信息化产业生态链
解读当前我国智慧城市发展的新趋势
发布时间:2018.05.11

       智慧城市是指在城市经济产业、社会民生、基础设施、资源环境等领域中,充分利用物联网、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等信息通信技术手段,对城市经济产业发展、企业经营、城市管理、公众生活工作过程中的相关活动与需求,进行更全面的感知,更高效的互联,更透明的智能,更快速的应对,让城市可以及时预测和响应环境变化,为产业发展构建一个良好的环境,为企业创造一个更有利的商业发展环境,为公众提供一个更美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智慧城市是城市的发展方向。

1、新型城镇化赋予智慧城市发展新动力。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提出“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统筹城市发展的物质资源、信息资源和智力资源利用,推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应用,实现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并明确了信息网络宽带化、规划管理信息化、基础设施智能化、公共服务便捷化、产业发展现代化、社会治理精细化等六个建设方向,发展智慧城市是推动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必由之路。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对智慧城市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赋予了新的动力。

2、大数据助推智慧城市发展迈入新阶段。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提出:“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推进数据资源开放共享”,标志着大数据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随着智慧城市的持续建设,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的交汇融合引发了数据迅猛增长,数据已成为基础性战略资源,大数据正日益对生产、流通、分配、消费活动以及经济运行机制、社会生活方式和社会治理能力产生重要影响,成为智慧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大数据成为推动城市经济转型发展的新动力、重塑城市竞争优势的新机遇、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新途径。智慧城市发展越来越依赖于数据资源的整合共享、分析处理、辅助决策。大数据在智慧城市发展中的综合应用,将有助于促进智慧城市创新管理与可持续发展,助力智慧城市发展迈入新阶段。

3、“互联网+”带来智慧城市发展新机遇。

       2015年7月,国务院发布了《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提出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推动技术进步、效率提升和组织变革,提升实体经济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互联网与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深度交融形成了以互联网为载体、线上线下互动的“互联网+”形态,借助软件平台化、参与泛在化、整合便捷化的优势,推动城市资源优化配置,塑造用户创新、开放创新、大众创新、协同创新的崭新创新空间,创造城市公共价值与市民独特价值,形成创新创业涌现的智慧城市新生态。

4、新政策指明智慧城市发展新方向。

       2015年,在国家有关部委办的支持下,我国开展了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工作,主要内容为构建一个开放的体系架构、共性基础“一张网”(天地一体化的城市信息服务栅格网)、一个通用功能平台、一个数据体系、一个高效的城市运行中心、一套统一的标准体系等。这些新政策将对我国智慧城市发展带来新的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