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整合多方资源,助力打造智慧园区信息化产业生态链
互联网与产业园区共建创新模式
发布时间:2018.05.04
在“互联网+”的大热潮下,产业园区内纷纷出现了”云计算广场”、”数据中心”等,都与大门匾上的“智慧园”相呼应,据说还有好些未命名的“云”建筑还在火热建设中。其实产业园区写字楼与互联网思维的接触并不仅局限于科技园区,还有许多工业园、文化园等各产业聚集区都在紧锣密鼓地“攀网”,互联网思维正迅速蔓延在产业地产周围。
 
 
就目前形势来看,借助互联网思维,物流园区开始走向电商平台、工业园区筹备提供大数据服务、科技园区更是打出了“智慧园”或“智慧科技园”等的口号。在互联网+的大趋势下,利用互联网思维对运营模式进行创新,是产业园区摆脱以往粗放运营模式的必要举措。而互联网思维的典型特征是什么?我们可以归纳为“用户至上”、“体验为王”、“增值服务”与”颠覆创新“这四种表现形式,而他们也需要在产业园区建设/运营中得到体现。产业园区的互联网思维--社群思维,以社群运营的思维进行核心用户运营。
 
如何以社群运营的思维进行核心用户运营?
 
1、了解社群运营
 
社群运营是指通过一系列运营手段,聚集并促进这些用户的活跃度,使他们与产品产生更为频繁的交集。
 
2、怎么做社群运营?
 
1)通过需求确定社群方向
 
社群是让用户持续高频黏住产品的一种手段,所以社群建立的方向一定要符合用户需求。分析目标用户的所有需求点,然后筛选一些延伸为社群的方向。
 
2)用户管理用户
 
社群的制度和用户权益,由运营人员制定,并提供一些物质上的支持。而社群的日常管理则由用户负责,而官方则负责管理这些用户群的“管理员”。
 
3)闭环的激励体系
 
无论是社群的管理员、还是行业之中的意见领袖,甚至普通的社群成员,社群都要让他们体现出自己的价值,有参与的理由和收获。
 
4)衡量指标
 
通过社群的手段来运营一个产品的核心用户,其最终目的还是提升用户整体的活跃度等,所以我们需要直接或间接的让社群的价值体现在产品数据上的。
 
目前大多数产业园区的运营模式还是单纯的销售和租赁,一方面体现出产业地产金融手段还不够有力,同时园区服务跟不上企业发展的需求和节奏。因此要借鉴互联网思维的手段来提升园区运营和服务功能,需要从多方面入手。从盈利模式入手升级园区的运营模式,是从政府到企业都需要逐渐改变的过程。例如,很多园区开发商开始布局电商平台,开启订单式招商模式,并向服务型企业转变,这些角色和方式的改变,都是运用互联网手段和规律提升园区的运用和服务,也是可以借鉴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