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整合多方资源,助力打造智慧园区信息化产业生态链
新型智慧园区的发展趋势
发布时间:2018.04.12
 
新型智慧园区是在传统智慧园区基础上,解决了智慧园区建设中存在的侧重于园区建设和管理,忽视了“技术”与“人”的互动、“信息化”与“园区有机整体”的协调,导致了“信息烟囱”、“数据孤岛”,重技术轻应用、重投入轻实效,公共数据难以互联互通,用户感知度较差等问题。新型智慧园区体现了园区、企业和人的良好互动,以服务于人对园区智慧化的需求为核心。
 
 
效益分析
 
1、经济效益。节能减排,提升管理效率,大量节约运维、管理人员,提高事务的沟通、处理效率,通过合理定制能源使用策略,实现整体节能。带动本地区和周边地区整体升值,塑造园区标杆名片广为传播,带来人气,辅助提升地区整体经济发展,为周边其他产业带来发展机会。促进园区产业发展,聚合园区产业链条,形成生态发展的产业体系,实现产业链共赢。
 
2、社会效益。树立标杆,打造“以人为中心”的新型智慧园区,树立国内智慧园区v2.0标杆。助力园区产业发展,依托互联网构建智慧企业服务平台,实现企业服务的溢出,提升品牌知名度。创新经营模式,通过满足不同用户的诉求,实现园区新的盈利模式和可持续发展模式。创新智慧生活模式,打造具备共同智能生活理念的园区环境,使园区居民、从业者、游客时刻感受更舒适、更方便、更安全、更健康的生活模式。
 
产生背景
 
为什么要提出“新型智慧园区”?传统的智慧园区建设侧重于园区建设和管理,忽视了“技术”与“人”的互动、“信息化”与“园区有机整体”的协调,导致了“信息烟囱”、“数据孤岛”,重技术轻应用、重投入轻实效,公共数据难以互联互通,用户感知度较差等问题。
 
新型智慧园区是智慧园区从1.0到2.0的演进:
 
新型智慧园区要实现人、企业、园区的良好互动。构成园区基石,提供舒适园区环境,提供企业协同,提供舒适企业环境,带给企业活力。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迅猛发展;
 
解决传统智慧园区建设所造成的“信息烟囱”、“数据孤岛”、“重技术轻应用”等问题;
 
用户至上思维:不单对企业用心,对用户也同样用心倾听,尊重用户,极致服务,满足不同群体的不同需求,针对个体提供精准化服务;
 
参与互动:用户全程参与,服务提供者与被服务者亲密互动。
 
重要意义
 
和传统智慧园区相比,新型智慧园区虽然仍然需要以各类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为基础,但更为注重的是园区各类信息的共享、园区大数据的挖掘和利用以及园区安全的构建和保障。
 
新型智慧园区的“新”主要体现在2个方面:
 
1、关键在于打通传统智慧园区的各类信息和数据孤岛,实现园区各类数据的采集、共享和利用,建立统一的园区大数据运营平台。
 
2、“以人为本”将成为新型智慧园区的重要特征。园区的发展最终是为“人”服务,根本上是促进人在园区中更好地生活和发展。因此,新型智慧园区也从过去以“园区建设”为出发点,回到“人”这一最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建设重点
 
新型智慧园区建设“五个一”工程
 
1、一个开放的体系架构。
 
新型智慧园区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需要遵循体系建设规律,运用系统工程方法,构建开放的体系架构;
 
通过“强化共用、整合通用、开放应用”的思想,指导各类新型智慧园区的建设和发展。
 
2、共性基础“一张网”
 
为了实现园区的精确感知、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和惠民服务的无处不在,要构建一张天地一体化的园区信息服务栅格网,夯实新型智慧园区建设的基础。
 
3、一个通用功能平台
 
为有效管理园区基础信息资源,提高系统的使用效率,要构建一个通用功能平台,实现各类信息资源的调度管理和服务化封装,进而支撑园区管理与公共服务的信息化。
 
4、一个数据体系
 
海量数据是新型智慧园区的特有产物,要建立一个开放共享的数据体系,通过对数据的规范整编和融合共用,实现并形成数据的“总和”,进而有效提高决策支持数据的生产与运用,进一步提升园区治理的科学性和智能化水平。
 
5、一个高效的运营管理中心
 
为更好对园区的市政设施、公共安全、生态环境、宏观经济、民生民意等状况有效掌握和管理,需要构建新型智慧园区统一的运行中心,实现园区资源的汇聚共享和跨部门的协调联动。
 
建设理念
 
新型智慧园区规划理念:链接、共享、融合,链接资源、共享服务、融合发展。
 
链接所有的内部、外部资源,使之聚合一个资源平台;资源平台开放性,把资源平台的所有资源全部共享,与有需要的平台进行合作再造,实现其价值;把所有的资源及共享后再造资源融合到一起,融合形成一个服务产业链。
 
建设实践·新型智慧园区建设内容:
 
1、建筑智能化。建设完备的智能化基础设施,满足智慧园区硬件发展需要,为后期智慧园区预留硬件储备。
 
2、管理协同化。搭建招商、客户、资产、物业、工程项目管理等系统,基于智云平台建设园区全景指挥中心平台,将园区管理各系统集中到统一的平台上,为园区建立一个动态、立体、全方位的园区运营管理模型。
 
3、服务个性化。搭建企业服务及个人服务平台,采用互联网思维,联合社会资源,拓展园区的服务内容和服务能级,提供主动式、个性化、体验式的服务,满足不同用户的业、居、购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