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整合多方资源,助力打造智慧园区信息化产业生态链
大有可为的智慧产业园区
发布时间:2018.01.09
近几年,中国产业园区发展势头放缓,其原因有很多,比如行政干预限制市场、重复建设定位模糊、功能不足机械配套等。由于重量轻质,产业园区在规划布局上过多过急,产业选择并不科学,项目没拉来多少,人倒是越来越多。
 
 
产业园区升级、转型、改革的话题已经说了很多年。究竟怎么改、怎么转、怎么变,至今没有定论,仍在争论之中。智慧园区或可以成为一个方向。
 
智慧园区怎么建?
 
所谓智慧园区,是指融合新一代信息与通信技术,具备迅捷信息采集、高速信息传输、高度集中计算、智能事务处理和无所不在的服务提供能力,实现园区内及时、互动、整合的信息感知、传递和处理,以提高园区产业集聚能力、企业经济竞争力、园区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先进园区发展理念。
 
智能化园区的目标是为园区整体、专业产业园及入驻园区的企业提供信息化智慧化服务,实现园区信息化基础设施全覆盖、园区云计算应用服务全覆盖、园区整体运行管理智慧化、专业产业园运行管理智慧化、园区企业服务智慧化五个目标。
 
其具体的建设内容包括:智慧园区体系建设、基础资源层建设、公共平台层建设和服务应用层建设。智能园区发展目标可概括为:网络泛在化、平台集约化、应用智慧化和运营社会化,进而助力实现提高政府办事效率、树立政府公众形象、促进园区产业升级、提升园区企业竞争力、提升园区居民幸福感知等五大目标。
 
为顺应制造业发展网络化、智能化趋势,工业园区要加快光纤网、移动通信网和无线局域网的部署和建设,实现信息网络宽带升级,完善无线传感网、行业云及大数据平台等新型应用基础设施,建设工业园区工业数据中心,推动低时延、高可靠、广覆盖的工业互联网建设。
 
软环境建设应提上议程
 
软环境是指区域内为生产、生活、创新活动等服务的外部因素和条件的总和。由于产业园区软环境内涵比较丰富,目前学者和专家还没有就产业园区软环境内涵的界定达成共识。一些研究机构将产业园区软环境的构成要素划分为四个方面:体制机制、产业配套、园区文化以及生活服务。
 
数以百计的产业园区正在发挥着改革试验田和开放排头兵的作用,但却缺乏统一科学的立法保障,部分园区的管理体制相对封闭,缺乏有效的人才机制,需要加强推进立法的统一性及科学性,完善管理体制,创建多元区域治理的管理方式,优化人才机制,提高核心竞争力。
 
产业不配套的问题同样制约着园区的发展。主要表现为:产业链各环节之间的关联度不高、信息技术配套建设明显滞后、投融资服务体系不够健全,应该将产业配套纳入园区发展规划,成立专门的产业配套指导协调机构,立足内在配套建立完善的产业配套体系。
 
园区文化建设是软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园区创新文化建设、园区人本文化建设和园区绿色文化建设。
 
产业园区生活服务的内涵比较好理解,即文化教育、健康医疗、休闲娱乐和居住等服务系统。需要园区积极投入资源完善文化教育服务系统、提升园区的医疗服务、引入市场运营有自身特色的休闲娱乐服务系统、打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中小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产业园区
 
中国产业园区有一个共同的误区:那就是抓大放小。只盯“世界500强”,只盯“中国500强”。对于身边的中小企业视而不见。殊不知,大企业固然好,但更应该重视中小企业在园区的作用。
 
美国、欧盟、法国、日本等国家的中小企业数量均占企业总数的98%以上,在数量上具有不可超越的优势。同样,中国中小企业在GDP占比、税收、就业等方面的贡献都占据绝对的优势地位。
 
产业园区要转变思路,切实能够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应该了解中小企业需要什么的服务。
 
一是降低进入门槛和运营成本,中小企业不比已经成熟的大企业,没有比较完善的运营体系和充裕的资金。
 
二是完善的基础设施及生活设施配套。中小企业主来源分散,成分多样,他们对生活和家庭服务的需求更强烈一些。
 
三是金融支持,融资难是中小企业的通病、老病,也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
 
总体来看,发挥产业园区作为改革试验田和开放排头兵的作用,促进国家级经开区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努力实现由追求速度向追求质量转变,需要由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转变,由同质化竞争向差异化发展转变,由硬环境见长向软环境取胜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