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整合多方资源,助力打造智慧园区信息化产业生态链
科技园区的新趋势——园区与社区的融合
发布时间:2017.12.07
科技园区发展至今,不仅仅是进行科技研发和转化的载体,在建设方面更加注重“人的发展”,它融合了人的生活、居住等因素,使得科技园区和社区之间的融合之势更加迅猛。
 
一、科技园区发展历程与特点
 
(一)发展历程
 
从全球科技园区的发展现状来看,科技园区正出现新的发展动向。
 
第一代科技工业园区在大学、科研院所周边自发形成,旨在加快科研成果技术转移,其主要特点是以工业厂区为主,对环境的要求不高,仅仅是工业在地理位置的聚集。
 
第二代科技园区突出创新孵化的概念,整体规划,强调科技与产业紧密结合,主要特点是以轻工业及科研机构为服务对象,有一些共享配套设施和简单的景观设计,但没有居住配套设施和环境,如大学科技园。
 
第三代科技园是没有统一规划,它的资金和技术都是自发形成的,完全市场配置,突出城镇效应和大尺度、多样性,包括众多研发机构和高科技企业的城市科技产业带,最具代表性的如美国“硅谷”。
 
第四代科技园突出“工作、生活、休闲”于一体,代表着世界科技园未来的发展方向。体现在:由政府主导,企业化、市场化运作,有统一的规划设计,有意识地引导配置资源,把科技研发孵化转化的各要素有效聚集,有配套完备的研发平台、交流平台、大规模产业化前期的孵化平台,以及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精心策划的科技园区。
 
(二)发展特点
 
从科技园的发展演化来看,科技园区的发展特点,更准确的说演化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注重人的发展
 
早期的科技园区发展,主要目的是进行科技研发和转化服务,很少关注人的发展和需求。早期科技园区之间是独立的,很少形成积聚效应。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以及人才是关键”的理念。
 
从第二代科技园开始,园区的发展逐步融入人的因素,顺应人的发展的趋势,注重对人的生活环境的打造、对人生活品质的关心以及对人精神层面的重视。
 
2.注重创新网络合作
 
科技园区在刚刚兴起时,相互之间是独立的,即使在同一个园区内,不同的科技企业甚至同行业的科技企业之间也都联系较少,这在一定程度上浪费了科研资源,阻碍了科技发展。
 
从第三代科技园区开始,科研专家开始意识到科技交流的重要性。在之后的科技园建设中,运营者非常重视园区之间以及园区内部知识的流动,重点打造创新合作网络。
 
二、新型科技园区的发展方向
 
 (一)完善软环境建设
 
科技园区要实现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吸引人才是第一位的。在改善办公环境等硬性环境有限的背景之下,完善科技园区软环境的建设来吸引人才,成为科技园区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说到环境,人们往往想到的是宽敞明亮的工作与生活空间、绿树成荫的室外环境,却往往忽视更为重要的人文环境。要知道,土地价格是一次性的,厂房租金等方面也是有限的,但满足人心理需求的人文环境的激励则是无法衡量的,也是长期的。未来科技园区的软环境完善将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生态环境
 
在生态环境的完善方面,主要体现在对园区的生态和绿化的布局情况,为科技工作者提供优良的生态环境将是未来科技园区发展的主题之一。顺应时代的潮流,未来生态环境的打造和完善必将遵循“环境优先、生态和谐、天人合一”的发展理念。
 
2、生活环境
 
科技园区为体现对人的关心以及吸引人才的需要,园区需要打造完善的生活配套环境,开发理念已不仅仅只满足科技工作者基本生活的需求,更多地体现高端人才的品味和格调,打造集“中高端配套服务、中低密度住宅、花园式小区”为一体的生活环境,将成为未来生活环境的打造趋势。
 
3、人文环境
 
从满足人才精神层面的需求和激发科技工作者的灵感出发,完善具有园区特色的人文环境成为科技园区发展的主要趋势。目前,科技园区的发展对人文关怀方面,主要体现在为科技工作者提供包括人文休闲公园、休闲图书馆、咖啡吧以及在建筑物的建设和布局方面体现人文性,方便人的生活等硬性方面的建设。
 
对于人文软环境建设较为缺失,主要体现在人文服务包括设置人文服务中心,接受园区内从业者的意见以及提供心理咨询和疏导服务等缺失;人文活动缺失,包括人文交流活动以及其他的主题晚会、生日晚会、唱歌比赛、体育竞技等人文娱乐活动缺失。因此,从完善人文环境出发,应当完善和打造集“人文服务、人文活动及人文配套建设”等全方位的人文环境。
 
 (二)创新服务理念
 
基于第四代科技园区的发展特点,目前在生态、办公、配套等硬件方面的建设均趋于完善。在园区建设发展过程中,对园区后期运作效率和内在的软性服务理念却考虑不足,因此第四代科技园区的建设必须从创新发展理念着手。
 
值得注意的是,此处的创新发展理念,和前述的发展趋势以人的发展为核心的大的发展理念并不矛盾,此处的创新发展理念是指,在以人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的前提之下,提升为“人”服务能力的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便利性
 
此处的便利,不仅仅为员工提供生活配套方面的便利,还包括生活、工作、休闲等各方面的便利。这种便利需要创新管理方式,体现管理的高效和便利;还将体现在建筑布局的便利,可以把科技园建成一个集技术成果转化机构、各种企业和金融机构、商务和会展中心、教育、医疗、休闲娱乐和居住生活于一体的“10分钟工作生活圈”。
 
2.智能性
 
从体现自身科技特性的视角,科技园区必将注重园区智能化的发展理念。目前一些社区已经存在智能化的建设,但多数只是停留在智能交通领域,而对于智能社区管理、智能办公以及社区的智能服务方面还远远不足。因此,注重科技园区智能化的发展,提高园区运作效率是第四代科技园区发展的必然趋势。
 
3.环保性
 
在全球低碳发展的理念之下,科技园区走低碳环保性路线也是科技园区的发展趋势。科技园区建设的环保性主要体现在建筑材料和灯饰品等符合节能、低碳的要求;园区不进行不利于环保的项目的运作(能够经过环保工序进行治理的项目除外);园区废弃物的处理需要进行环保工序加工循环利用。
 
4.知识性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在满足生存、生理以及归属与爱的需求之后,必然追求尊重与自我实现的需求。作为高端人才的科技工作者,不会满足于现状,他们具有强烈的自我实现的需求。约束他们进行自我实现的关键因素就是知识的不足,因此需要建设园区内流动知识链和平台,同时从知识的流动与共享中也能实现技术的集成与创新。因此,建立园区内部以及园区与外部先进知识流动的机制,将是未来科技园区建设的主要方向。
 
要把园区与社区结合在一起,除了解决居住人口的生活、办公、休闲需求,想要把人留住,最重要的是要有工作岗位,让居住在园区的人有经济收入,这就需要园区有自己的产业,而且是能生产、能收益的产业,所以要把科技园区与社区结合,必须要有产业的存在,这个结合体称就是“产业园区”。
 
 
产业园区要把科技园区和社区结合在一起,其空间规划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地上和地下需要协调,分系统之间需要配合,同时还需考虑资源容量和需求,以及其它方方面面。面对这一系统工程,园区管理者该如何着手呢?。
 
园区空间规划的第一步应是界定园区的性质,界定园区与城市之间的关系,是综合性园区,还是专业性园区,是农业园区,还是工业园区,抑或是服务业园区。园区的性质不同,所处区位不同,园区发展所需要的空间模式会不一样。
 
回顾我国园区经济的发展实践,结合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和新型城镇化战略,未来的产业园区在空间形态上主要表现为产业新城、产业综合体以及专业产业园三种空间模式。
 
一、产业新城模式
 
党的十八大提出,新型城镇化建设要实现“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融合,其目的是以新型城镇化建设为核心,促使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实现经济结构战略调整,以及扩大内需。
 
产业新城就是依托以一种或多种产业为主导的工业园或产业园而建立起来的相对独立的新城镇,一般距离中心城市比较远,它既不同于原来的开发区、工业园区,又不同于大都市周边出现的“睡城”。产业新城最显著的特征是能够脱离中心城市的配套环境而独立运转,在新的地理空间上实现“产城相融”,被称作是工业化和城镇化相结合的一种城市发展方式。
 
新型城镇化是我国新时期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产业新城为中国的城镇化发展做出了有益探索,未来将成为助推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强大引擎。
 
以产带城、以城促产、双轮驱动,是产业新城发展的理念。产业新城正在成为工业园区或者开发区模式的升级版,它推动了产业园区从单一的生产型园区经济向多功能的生产、服务、消费等“多点支撑”的城市型经济转型。
 
二、产业综合体模式
 
产业综合体是一种以特定的产业集群为依托,以完整的产业链为核心,以完善的产业配套为支撑,以完备的生活配套为保障,能够实现产业自我聚集、自我发展的新型园区空间模式。
 
产业综合体通常面积相对较小,其产业形态表现为高密度的产业集群,实现了工业、商业、服务业、地产业的协同发展;在建筑形态上表现为城市功能综合体,融合工业空间、商业空间、居住空间、生活空间,具有产业城市化、工商同步化、居住社区化、配套社会化的典型特征。
 
由于占地较小,布局较为灵活,产业综合体这种园区空间模式,在我国大中城市旧城改造以及新型城镇化建设中有着广阔的用武之地。
 
根据承载产业内容的不同,产业综合体可以分为城市产业综合体、工业产业综合体、文化旅游综合体、生态农业综合体等不同的类型,其中城市产业综合体已成为城市经济、服务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工业产业综合体已成为工业园区中“园中园”、“分园”的重要发展形态。
 
三、专业产业园模式
 
作为产业集聚的载体,产业园区通过在某一特定地理空间内集聚特定产业,通过专业化分工和社会化协作,以求达到结构层次合理、产业特色鲜明、集群效应显著、功能布局优化的发展目标。
 
产业集群是产业园区的本质特征,产业集群是以产业链为基础构建的,产业链可以分解和集聚,从而形成了链式产业集群和模块化产业集群,它们在空间上的表现就是各式各样的专业类产业园。这样的园区可能存在于一个大型的工业园区中,也可能存在于城市功能区的旁边。
 
从产业与城市的关系来看,并不是所有的产业都适合走“产城相融”的路子。如金属冶炼、石油炼化、煤化工、造纸等有较大污染性、危险性的产业,从安全性考虑更适合采取“产城相隔”的布局方式,建设相对纯粹的工业园区;再如规模农业、生态旅游等“地广人稀”的产业园,自身很难形成人口集聚,往往只考虑一些简单的生活配套就可以了。
 
专业产业园不同于产业新城,也不同于产业综合体,它功能比较单一,只需要提供简单的配套功能,不存在“产城相融”的问题,其运转需要借助所在大区域(园区)的配套来实现。